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后进生写作探讨

【作者】 王遵善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打易中学

【摘要】初中生普遍存在作文难,难作文。不会审题、选材、组材。口号似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为了满足写作数字,语句重复,拖泥带水。所以根据初中的写作课程标准,特拟写了这篇探讨。
【关键词】作文难;审题;选材;顺序;开头;结尾
【正文】
  我改了几次月考作文,发现整年级400多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不会审题,学生的作文开头就是材料作文的材料。更谈不上选材组材。
  2、有的全篇作文都是喊口号,没有真情实感,读来干瘪无味。
  3、为了满足写作的数字要求,语句重复,段与段的内容有的也重复,拖泥带水。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根据以上几点问题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拟写了《初中后进生写作探讨》。
  一、作文要求
  以“祖国好、家乡美”或“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材,任意写一篇记叙文。
  二、(展示)写作目标
  1、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5、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意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6、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论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三、指导构思,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1、启发解题。
  同学们,像“祖国好,家乡美”这样的题材太大了,如果我们从大处写,要得查很多资料,要用几个月的时间都写不完,我们学过以小见大的写法,把它化小,写成家乡在改革开放来的变化反映祖国好这个主题,就好写了。
  自拟小题目,要求题目新颖,又能概括中心或线索,如《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家乡,我为你自豪!》可参照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写法。
  “我最喜欢的老师”这样的主题好写,但要有新意,不能俗套,可以写小学的、中学的老师,还有人生中第一位老师——父母,无偿支助我们的人,给我们三免一补关心我们健康成长的上层领导,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老师,都可以写。一个老师的优点不够,可以组合多个老师的优点来集中写在一个人的身上,学鲁迅“杂起种种,合成一个”的写法。
  2、帮助学生掌握有“序”的表达方法。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展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如《美丽的校园》,引导学生到校园观察,先观察教学楼背后是什么形状的山?(“罗汉山”、“桥顶山”、“贵人山”)说法不一,但都有共同点;左边的山像什么?(像小国旗似的小尖青山),右边的山像什么?(狮子扑地),前面的像什么?像(“马鞍山”)。总的像母亲的双手抱着活泼可爱的婴儿,温暖、舒服得很,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春景。再观看教学楼下面的操场、花园形状特征,由静到动,产生联想,清晨和放学后,操场上、花园里是什么情景?(有整齐的早操,放学后有自行锻炼的人,有三个一组在花园假树桩上看书,讨论问题的人)。再到各个教师办公室观看,墙周围挂满各种奖旗和奖状。回想社会人员的反映:五年前有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是学校对面山下村子里的人,三年前有一个考取上海交大的博士生是学校大山背面村子的人,去年考取中山大学的也是学校背后的另一村子的人,他们都是在我校读初中的尖子生。解放前,我们这个地方是出了国民党的团长、县长,但没有公读学校,解放后才有打易毛坪中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学校、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能享受的生活,农村也能享受,大大缩短了城乡差别,而且人才辈出,小学时唱的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可以用这首歌来结尾,余味无穷。
  如写《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敬佩的人》、可以摸拟魏薇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列的《再塑生命》的写法。但提取的素材要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倒叙:先写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起因、经过怎样变化才出现达样的结果。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写。
  3、回忆提供真实素材,如从前有几位同学在上体育课时,看见他们的语文老师和几位老师站在操场上“吹牛”,其他同学赌一位同学能踢球去打着语文老师,可这位老实的同学踢了,正好打着语文老师的背,把衣报搞脏了,其他同学抓住这位踢球的同学,大声说:“是他!是他!”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这回我理你,下课后到办公室来一趟。”下课后这位学生很害怕老师的批评,内心很不安,慢慢走到老师办公室,这位语文老师拿了本作文写作大全,交给这位学生,罚他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中午交,第二天交的作文全是记流水帐,老师指导他怎样开头、怎样提起素材、怎样结尾,致使他学习成绩大增,今天已考取了重点大学;如果是品德修养不高的老师,当场就批评这位同学,搞得他尴尬,事后又瞧不起他,那么这位同学可能丧失自尊心,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根据以上真实素材,你们可以替他们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自己感受到的某一节课,对自己难忘的教育,来表现这些老师值得学生喜欢。
  4、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法。
  (A)启发谈话:学生作文构思时,首先是“开头难”。
  文章有了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入入胜。文章的开头形式多种多样,想一想:在你读的课文中,哪些开头形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师归纳小结:
  1、开门见山法
  a、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中心。如李森祥的《台阶》,“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美丽的校园》,可以开门见山法,如:我们的学校座落在打易街上东北角,罗汉山下坪子里,她是一所美丽的校园。
  b、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C、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本人工作简要的说明。如鲁讯的《藤野先生》,“东京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B)非开门见山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设置悬念,把“门”装饰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彩,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入入胜。
  a、环境描写的。渲染气氛的描写法,如《驿路梨花》,
  “山,好大的山啊!”
  b、提出问题: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题内言。如冰心的《谈生命》,“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藏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c、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人民的勤务员》“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
  d、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开头的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具体写作时,还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开头,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开头。
  (3)先让学生根据作文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
  指名交流、并作适当的指导。
  5、教给学生怎样结尾才有余味。
  结尾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很重要。感动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如撞钟,“清音相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文章叙事完整,清楚,使文章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的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目的。
  现让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a、自然顺畅的结尾交待法。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b、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林嗣环的《口技》,“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c、画龙点眼的全文总结法。如藏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是口的世人。他,是行的高标”。
  以上结尾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需要恰当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四、学生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学生起草时,应先写提纲。
  五、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用两篇来班上修改,共同提高。
  六、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作文通过自己的几次修改后,一定有许多精美之处,这是你辛勤劳动的结果。请你将自己作文中认为写得最美意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亨成功的快乐。
  参考书目:
  [1]《写作概论》
  [2]《写作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初中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