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生作文兴趣及习惯的培养
【作者】 夏方桦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庸置疑。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有的东抄西抄应付,有的干脆拒绝作文。作文教学难,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认为,作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认真加以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关键词】高中生;作文兴趣;习惯 培养
【正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作文教学无论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庸置疑。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有的东抄西抄应付,有的干脆拒绝作文。作文教学难,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认为,作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认真加以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下边从怎样培养作文兴趣和培养怎样的作文习惯两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怎样培养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就容易取得成功。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第一,认识重要性,形成向往之情。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帮助学生认识作文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向往之情。“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些观念我是时常传输给学生的,他们在感悟理解了文章的重要性后,写作热情激发起来了,写好作文的愿望油然而生。
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亲近感。让学生明白作文的重要性很有必要,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不能就此提出过高要求,以致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在作文教学中,要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的实际包括生活、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等各个方面,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只有从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贴近他们的内心,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高深莫测,作文就在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亲近感。一旦学生和作文“亲密接触”,作文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第三,由简单入手,克服畏难情绪。绝大多数学生是想写好作文的,偏偏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提作文就怕、就头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对作文期望值太高。这两种误区都必须打破,作文教学要从简单处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出来。当他们通过简单易行的作文实践,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畏难情绪就自然消除了。这时,不害怕作文,就会向喜欢作文转化。
第四,训练方式灵活多样,激发新鲜感。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实践之后,进行作文教学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厌烦,丰富多彩让人感到新鲜。只有新鲜的,才是有吸引力的。作文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就会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丰富多彩的,从而被它深深吸引住。作文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可以是口头作文,也可以是书面作文;可以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可以是话题作文,自由作文;可以是扩写,缩写,续写,也可以是改写,仿写;可以是当堂完成,也可以是课外完成;可以是教师修改,也可以是学生修改,可以是教师讲评,也可以是学生讲评,如此等等。
第五,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自信心。这说的是通过作文评价环节,来帮助学生树立作文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作文兴趣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也有自尊,但这自尊往往是脆弱的;他也有表现欲,但这表现欲往往是稚嫩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倍加维护学生的自尊,倍加爱护学生的表现欲。这不仅仅是教师责任之所在,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技巧和艺术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鼓励表扬为主,有利于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当“我能够写好作文”成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这时学生就自然地爱上作文没商量了。
第六,亲身示范,发挥榜样的感召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想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教师本身却对写作毫无兴趣,厌恶写作,即使偶尔提起笔来也词不达意、毛病百出,那么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修养,这样才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平等的首席”的积极作用,从而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通过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切实努力,就会有效地激发出、培养起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二、培养怎样的作文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俗话说得好,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无穷。可以这样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就等于作文教学的成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作文习惯呢?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六种作文习惯。
第一,有准备的习惯。这指的是养成随时留心观察、体验生活,注重读书积累,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期盼意识。由于有所准备,胸有成竹,所以总是期待着、盼望着写点什么。“机遇总是照顾有准备的头脑”,一旦养成了这种有准备的习惯,作文往往成为信手拈来、随意挥洒的事了。
第二,多思考的习惯。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很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就要认真地思考分析;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见思考是作文的前提,并且伴随作文始终。“想清楚才能写明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说的多思考,强调的是多思考生活,多思考内心,进行深入的审题和反复的构思。养成这样的多思考的习惯,作文就会达到心想手追、意到笔随的理想境界。
第三,抒真情的习惯。作文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它所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所要交流的是真知灼见。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的东西令人生厌;有感而发,内容充实的文章才会获得人们的亲睐。所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摒弃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恶习,代之以说真话、实话、个性化的话的优良作风。强调作文要养成表达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习惯,其意义不仅在作文本身,还体现在做人上。养成了抒真情的作文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勤动笔的习惯。作文不是一项知识,而是一种能力。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复的训练形成和提高。“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提高作文水平,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经由一定量的作文实践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作文水平的质的变化。想写好作文,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多多实践。勤于动笔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争取每天都写一写,而是争取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写一写。
第五,细推敲的习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很重视修改的作用。贾岛推敲的典故,鲁迅的教导:你想学习写作,就从成名作家的手稿上学吧,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这样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就要做到像古人那样,不但炼字、炼句,还要炼意。在今天的作文教学中,标点符号一定程度上被师生忽视了。可是标点并非可有可无,相反非常重要。所以强调细推敲,还应包括推敲标点,推敲标点是否妥当、是否传神。
第六,长期坚持的习惯。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成语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此,中国古人很早就有认识,给我们留下了“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这样一些有益的启示。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培养学生长期坚持写作的习惯。教师要采取种种方式,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作文教学便可进入驾轻就熟、无往而不胜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成功,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其中的关键却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习惯。紧紧抓住这个关键,付出切实努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作文教学无论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庸置疑。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有的东抄西抄应付,有的干脆拒绝作文。作文教学难,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认为,作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认真加以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下边从怎样培养作文兴趣和培养怎样的作文习惯两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怎样培养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就容易取得成功。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第一,认识重要性,形成向往之情。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帮助学生认识作文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向往之情。“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些观念我是时常传输给学生的,他们在感悟理解了文章的重要性后,写作热情激发起来了,写好作文的愿望油然而生。
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亲近感。让学生明白作文的重要性很有必要,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不能就此提出过高要求,以致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在作文教学中,要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的实际包括生活、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等各个方面,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只有从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贴近他们的内心,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高深莫测,作文就在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亲近感。一旦学生和作文“亲密接触”,作文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第三,由简单入手,克服畏难情绪。绝大多数学生是想写好作文的,偏偏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提作文就怕、就头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对作文期望值太高。这两种误区都必须打破,作文教学要从简单处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出来。当他们通过简单易行的作文实践,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畏难情绪就自然消除了。这时,不害怕作文,就会向喜欢作文转化。
第四,训练方式灵活多样,激发新鲜感。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实践之后,进行作文教学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厌烦,丰富多彩让人感到新鲜。只有新鲜的,才是有吸引力的。作文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就会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丰富多彩的,从而被它深深吸引住。作文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可以是口头作文,也可以是书面作文;可以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可以是话题作文,自由作文;可以是扩写,缩写,续写,也可以是改写,仿写;可以是当堂完成,也可以是课外完成;可以是教师修改,也可以是学生修改,可以是教师讲评,也可以是学生讲评,如此等等。
第五,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自信心。这说的是通过作文评价环节,来帮助学生树立作文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作文兴趣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也有自尊,但这自尊往往是脆弱的;他也有表现欲,但这表现欲往往是稚嫩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倍加维护学生的自尊,倍加爱护学生的表现欲。这不仅仅是教师责任之所在,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技巧和艺术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鼓励表扬为主,有利于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当“我能够写好作文”成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这时学生就自然地爱上作文没商量了。
第六,亲身示范,发挥榜样的感召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想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教师本身却对写作毫无兴趣,厌恶写作,即使偶尔提起笔来也词不达意、毛病百出,那么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修养,这样才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平等的首席”的积极作用,从而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通过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切实努力,就会有效地激发出、培养起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二、培养怎样的作文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俗话说得好,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无穷。可以这样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就等于作文教学的成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作文习惯呢?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六种作文习惯。
第一,有准备的习惯。这指的是养成随时留心观察、体验生活,注重读书积累,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期盼意识。由于有所准备,胸有成竹,所以总是期待着、盼望着写点什么。“机遇总是照顾有准备的头脑”,一旦养成了这种有准备的习惯,作文往往成为信手拈来、随意挥洒的事了。
第二,多思考的习惯。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很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就要认真地思考分析;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见思考是作文的前提,并且伴随作文始终。“想清楚才能写明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说的多思考,强调的是多思考生活,多思考内心,进行深入的审题和反复的构思。养成这样的多思考的习惯,作文就会达到心想手追、意到笔随的理想境界。
第三,抒真情的习惯。作文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它所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所要交流的是真知灼见。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的东西令人生厌;有感而发,内容充实的文章才会获得人们的亲睐。所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摒弃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恶习,代之以说真话、实话、个性化的话的优良作风。强调作文要养成表达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习惯,其意义不仅在作文本身,还体现在做人上。养成了抒真情的作文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勤动笔的习惯。作文不是一项知识,而是一种能力。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复的训练形成和提高。“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提高作文水平,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经由一定量的作文实践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作文水平的质的变化。想写好作文,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多多实践。勤于动笔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争取每天都写一写,而是争取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写一写。
第五,细推敲的习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很重视修改的作用。贾岛推敲的典故,鲁迅的教导:你想学习写作,就从成名作家的手稿上学吧,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这样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就要做到像古人那样,不但炼字、炼句,还要炼意。在今天的作文教学中,标点符号一定程度上被师生忽视了。可是标点并非可有可无,相反非常重要。所以强调细推敲,还应包括推敲标点,推敲标点是否妥当、是否传神。
第六,长期坚持的习惯。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成语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此,中国古人很早就有认识,给我们留下了“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这样一些有益的启示。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培养学生长期坚持写作的习惯。教师要采取种种方式,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作文教学便可进入驾轻就熟、无往而不胜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成功,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其中的关键却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习惯。紧紧抓住这个关键,付出切实努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