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作者】 耿彩霞
【机构】 山东省华侨中学
【摘要】布置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
【正文】
1、难以操作,唯有敷衍课文和专题后面的“阅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练习多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训练。我发现,因为课后练习与课内教学有关,部分课后练习往往已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讲授或涉及。有很多老师就不再讲授。
2、缺少针对性,不够适度高考在固定的时间等候着高中语文教学,这是师生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作业是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因此,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必须的。但是我发现,有些语文作业的针对性不强,在形式上、内容上单调乏味,甚至没有什么巩固、检测价值。
首先,作业随意性严重。识记类的抄写、摘抄多是要求形式的抄,而不是实质性的记与用,没有具体要求周记、日记内容与手法训练的侧重。特别是作文,这样的作业没有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发,未能调动学生的作业热情,于是学生不明白作业的意图和训练提高的重点,胡乱应付,收效甚微。诚然,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获得一些解题技法,但是缺少针对性的作业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消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终学生只是为了交作业而完成作业,做作业成了应付老师的差事。其次,作业形式化突出。很多学校都规定各学科的作业量,这一出发点是好的,通过控制作业量可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检查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情况时,学校的要求又是模式化的。这样,一些有个性、有想法的教师被束缚住了,教师为了应对学校的要求,不敢设计新颖的作业,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在作业中反馈出来,如此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每科作业都要有八次批改,高一的同学要学八科,作业布置用学生的话来说是“抄都抄不完”。同时,书面的语文作业多为形式主义作业,因为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听、说、读很难在书面作业上体现出来。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写,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得到全面提升。
另外,学生要完成的作业量或多或少,多数情况下是书面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没有时间进行下一课的课前预习,更没有时间自主阅读课外书籍提升能力,拓展知识面。再有就是老师在作业批改和评价中较多地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甚至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1、正视高中语文作业现状,找出症结之后需要寻求疗救的办法。改变高中语文作业现状必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多样化的形式注重训练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能力,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凸显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针对性。首先,要改变巩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作业目的的意识。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从而主动通过做作业来弥补和提高。如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一向不足,因此,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诗歌鉴赏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对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其次,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现有水平,突出作业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学生意识不到完成作业对自己学习语文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主动性去完成作业,那么他们对做作业自然缺乏兴趣。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的作业也应如此。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学生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师就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学以致用,作业训练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感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2、注重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突出作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合作中提高语文思维的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差异,“一刀切”肯定会让一些能力弱的学生产生压迫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因此,让他们有选择地完成作业,有利于不断激发他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在鼓励赏识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没有必要让他们反复、机械地完成一些低难度的作业,给他们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其发展。
3、联系生活布置作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生活。如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认识作者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趣味预习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初识课文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在课上交流,也可放到课外共同找资料解决。因为这些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有股热情,会想办法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疑问。
4、重视反馈矫正,强化作业的纠错补漏作用。作业批改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上述诸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前时间及时反馈矫正,好的方面予以肯定,不足的方面加以补救和引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特的尤其要予以重视并培养,个性问题则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个别辅导。反馈矫正要有针对性,对差等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矫正、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要注重“双基”反馈,对优等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指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使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显露出来并及时得到矫正,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素养,真正做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目前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是高耗低效的,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的作业使得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根本达不到检测学情,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因而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必须改变对作业的认识,精心设计有效的作业,通过作业训练促成学生的个性成长,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论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李佳佳-《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高中语文作业布置和批改有效性研究 高静-《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3]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几点心得 \严巨勇-《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要对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加以创新,力求达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一、高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1、难以操作,唯有敷衍课文和专题后面的“阅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练习多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训练。我发现,因为课后练习与课内教学有关,部分课后练习往往已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讲授或涉及。有很多老师就不再讲授。
2、缺少针对性,不够适度高考在固定的时间等候着高中语文教学,这是师生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作业是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因此,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必须的。但是我发现,有些语文作业的针对性不强,在形式上、内容上单调乏味,甚至没有什么巩固、检测价值。
首先,作业随意性严重。识记类的抄写、摘抄多是要求形式的抄,而不是实质性的记与用,没有具体要求周记、日记内容与手法训练的侧重。特别是作文,这样的作业没有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发,未能调动学生的作业热情,于是学生不明白作业的意图和训练提高的重点,胡乱应付,收效甚微。诚然,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获得一些解题技法,但是缺少针对性的作业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消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终学生只是为了交作业而完成作业,做作业成了应付老师的差事。其次,作业形式化突出。很多学校都规定各学科的作业量,这一出发点是好的,通过控制作业量可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检查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情况时,学校的要求又是模式化的。这样,一些有个性、有想法的教师被束缚住了,教师为了应对学校的要求,不敢设计新颖的作业,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在作业中反馈出来,如此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每科作业都要有八次批改,高一的同学要学八科,作业布置用学生的话来说是“抄都抄不完”。同时,书面的语文作业多为形式主义作业,因为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听、说、读很难在书面作业上体现出来。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写,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得到全面提升。
另外,学生要完成的作业量或多或少,多数情况下是书面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没有时间进行下一课的课前预习,更没有时间自主阅读课外书籍提升能力,拓展知识面。再有就是老师在作业批改和评价中较多地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甚至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1、正视高中语文作业现状,找出症结之后需要寻求疗救的办法。改变高中语文作业现状必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多样化的形式注重训练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能力,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凸显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针对性。首先,要改变巩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作业目的的意识。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从而主动通过做作业来弥补和提高。如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一向不足,因此,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诗歌鉴赏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对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其次,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现有水平,突出作业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学生意识不到完成作业对自己学习语文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主动性去完成作业,那么他们对做作业自然缺乏兴趣。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的作业也应如此。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学生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师就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学以致用,作业训练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感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2、注重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突出作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合作中提高语文思维的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差异,“一刀切”肯定会让一些能力弱的学生产生压迫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因此,让他们有选择地完成作业,有利于不断激发他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在鼓励赏识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没有必要让他们反复、机械地完成一些低难度的作业,给他们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其发展。
3、联系生活布置作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生活。如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认识作者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趣味预习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初识课文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在课上交流,也可放到课外共同找资料解决。因为这些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有股热情,会想办法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疑问。
4、重视反馈矫正,强化作业的纠错补漏作用。作业批改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上述诸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前时间及时反馈矫正,好的方面予以肯定,不足的方面加以补救和引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特的尤其要予以重视并培养,个性问题则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个别辅导。反馈矫正要有针对性,对差等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矫正、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要注重“双基”反馈,对优等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指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使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显露出来并及时得到矫正,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素养,真正做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目前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是高耗低效的,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的作业使得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根本达不到检测学情,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因而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必须改变对作业的认识,精心设计有效的作业,通过作业训练促成学生的个性成长,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论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李佳佳-《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高中语文作业布置和批改有效性研究 高静-《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3]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几点心得 \严巨勇-《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