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组织数学课堂讨论的艺术

【作者】 赵志聪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六所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通过大量地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法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我们这样组织好课堂讨论呢?这是一门艺术。一、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选择的内容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二、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三、灵活设计课堂讨论的方式。四·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学生最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见解做出的反应,因此,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估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讨论;艺术
【正文】
  课堂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参与性,学生以集体和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一知识点,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通过交流而获取和巩固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讨论的整体功能,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要组织好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设计好讨论方式并要及时准确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
  精心选择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导学生认识、探索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组织的讨论内容题目出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收到在启发诱导下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如何选择好讨论内容,需要把握三点:
  (1)选择的内容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学有成效。例如:教学“0|不能做除数|”这知识点时,如果只凭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只能听得比较糊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假设除数是0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展开讨论,学生肯定会干兴趣,在你说、我说、他说的交流氛围中讨论出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们既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现选择的内容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教师选择的内容要注意是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要能引起每一个同学的思索,使没干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从而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受商的影响,学生很快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学生看书后却发现书中讲的是:“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两种表述,用词有别,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哪种说法更恰当?”针对学生们共同存在的疑虑,教师趁此展开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得出统一的认识,书上的说法比同学的归纳更正确,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择内容要做到量力性与高难度有机结合。
  教师选择内容的难易程度应该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的讨论内容应略高于全班中等平均水平。如果太高,不切实际,学生就很难展开讨论;太容易了,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所以教师在选择时要尽量做到既使问题有一定讨论价值,又能让学生能够接受。
  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教师课前要有目的地安排课堂时机,还要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组织讨论。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机遇。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学生产生“疑惑”的心里状态
  在数学课堂讨论教学中,有时消失的回答并不如你所愿,这时教师就灵活机动的设计思维陷阱,让学生产生一种“疑惑”的心里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组织讨论,学生的兴趣高涨,讨论激烈,效果最佳。例如:在教学怎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就灵活的出示9/12,问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同学们回答都是否定的。于是老师当场用9除以12验证得0.75,能化成有限小数,此时学生们就对自己刚才的想法产生疑惑,这时组织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它的分母是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白原来9/12不是最简分数,它实际上是3/4.因此这个分数也有范围,必须是最简分数。
  (2)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较少,勇于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要抓住这时机,对于学生要提出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定要保护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教学完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时,一位同学提出:“既然比可以化简,为什么兵乓球赛是不把比分16比8化简成2比1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此时教师让学生从比的本质和现实问题出发展开讨论。又例如:在教学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既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什么桌子、凳子的‘脚’不做成三角(下转第39页)(上接第40页)形,而做成四边形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实际问题,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大家展开讨论。
  灵活设计课堂讨论的方式。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信息交流随机多变,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课堂心里特点和问题特点,精心设计讨论方式。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设计好讨论的方式。
  同桌讨论比较常用,它适合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一下能得到结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最常用,它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课堂上突然碰到的“冷场”可采取这种方法。例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提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我们已经掌握了,你能不能说出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稍等片刻,请小组间展开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数的个位上是0的时候成立。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全部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常用,它是在教师为解决重、难点问题,或遇到容易争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来,大家即席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展其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气氛。
  (3)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
  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和争论,担学生们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做出来的反应。因此,当学生们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定和总结。总结时既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意见,又要做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概念,更有利于掌握好所学知识。
  尽管讨论法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不少好处,担并非到处可用,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带来许多问题。所以说组织课堂讨论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这门艺术属于完美,还需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