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
【作者】 周孝银
【机构】 新疆石河子141团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得以强化,这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主人
【正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起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哪一组的数大,哪一组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这样,很多学生都乐于接受我所讲授的知识。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所启迪,应该去设置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去学会学习数学、爱好学习数学,从而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学会学数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然而然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不要立足于表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与反思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若就此了结,往往会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回味和思考,揭示问题的实质或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使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引申与推广,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数学。
(二)让学生爱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举一些贴近于生活的实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价值,并且有意识地去获取必须的数学知识。如在一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上,学校正在搞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篮球场上堆着一堆沙,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那堆沙有多少方吗?这时,有一部分同学在估计,大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接着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堆沙有多少方啊?同学们说:想。我说:“那么你们推选5名同学到现场去量一量,并且在5分钟内把它的体积计算出来。”然后就有5名同学拿上卷尺、笔和纸到现场测量,并把结果计算在黑板上,这时全班同学都知道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这样很多学生都知道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认为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也爱学习数学了。
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打破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妙,在参与中收获成功。
比如,我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
这样,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四、实施情感教育,增强自信心
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张楠是我班一位数学学习学困生,刚接班时,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在四五十分徘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经多次教育都没什么效果。一次数学课上因为所教内容比较简单,一个简单的问题叫他起来回答,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就在课堂上大加表扬:“很好,这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就一定能行。”渐渐的,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了。课堂上,只要他能回答的问题我也尽量让他在课堂上表现一下。时间长了,他自信心增强了,自己也愿意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次几何习题课,一道题目出来后,他又举起了他的右手,在同学的帮助下,他顺利并完整地讲出了这道并不是很简单的几何题的解题思路。这时,我见机问同学们:“他聪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聪明(全班鼓掌)”,“同学们,其实你们个个都很聪明,只要你们肯动脑筋,你们都可以学好数学。过去有的同学数学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你们不行,而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我借机发挥了一番话,不但激励了张楠,同样也激励了全班同学。那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过去在数学课上都不敢举手,就算自己会做、会讲的问题也没有信心举手回答。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得到表扬,他们也跃跃欲试,从此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会尽量多的把问题留给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归纳和总结。数学课后他们都会感觉自己最聪明,能力最强。时间一长,大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
多一点赞赏就多一份信心,这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验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积极营造情感的空间, 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起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哪一组的数大,哪一组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这样,很多学生都乐于接受我所讲授的知识。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所启迪,应该去设置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去学会学习数学、爱好学习数学,从而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学会学数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然而然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不要立足于表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与反思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若就此了结,往往会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回味和思考,揭示问题的实质或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使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引申与推广,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数学。
(二)让学生爱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举一些贴近于生活的实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价值,并且有意识地去获取必须的数学知识。如在一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上,学校正在搞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篮球场上堆着一堆沙,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那堆沙有多少方吗?这时,有一部分同学在估计,大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接着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堆沙有多少方啊?同学们说:想。我说:“那么你们推选5名同学到现场去量一量,并且在5分钟内把它的体积计算出来。”然后就有5名同学拿上卷尺、笔和纸到现场测量,并把结果计算在黑板上,这时全班同学都知道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这样很多学生都知道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认为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也爱学习数学了。
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打破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妙,在参与中收获成功。
比如,我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
这样,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四、实施情感教育,增强自信心
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张楠是我班一位数学学习学困生,刚接班时,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在四五十分徘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经多次教育都没什么效果。一次数学课上因为所教内容比较简单,一个简单的问题叫他起来回答,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就在课堂上大加表扬:“很好,这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就一定能行。”渐渐的,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了。课堂上,只要他能回答的问题我也尽量让他在课堂上表现一下。时间长了,他自信心增强了,自己也愿意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次几何习题课,一道题目出来后,他又举起了他的右手,在同学的帮助下,他顺利并完整地讲出了这道并不是很简单的几何题的解题思路。这时,我见机问同学们:“他聪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聪明(全班鼓掌)”,“同学们,其实你们个个都很聪明,只要你们肯动脑筋,你们都可以学好数学。过去有的同学数学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你们不行,而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我借机发挥了一番话,不但激励了张楠,同样也激励了全班同学。那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过去在数学课上都不敢举手,就算自己会做、会讲的问题也没有信心举手回答。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得到表扬,他们也跃跃欲试,从此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会尽量多的把问题留给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归纳和总结。数学课后他们都会感觉自己最聪明,能力最强。时间一长,大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
多一点赞赏就多一份信心,这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验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积极营造情感的空间, 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