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析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
【作者】 王 勇
【机构】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学的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教授的内容覆盖气象、农业、工业、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提高策略
【正文】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分析的是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课堂教学是教育最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新课堂的不断改革,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三、课堂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只是自主探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问的关键性措施。学生好问的习惯,不仅发展了学生,同样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讲解“气压带风带分布”时就提出了“在回归线的附近分布了大多是沙漠,而我国的回归线附近确实森林?”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准确发现 疑难之处,从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教师在高效课堂地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同时还要注意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
四、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进入21世纪以来,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走进来教育领域,走进我们的教室,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刻板无趣, 相反,它可以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原本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具体的、动感的, 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大大缩短抽象空洞的说理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地理的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制作成幻灯片,直观、生动的反映地理事物,达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我在讲授“山岳的形成”这一节,涉及背斜和向斜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清晰的展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过程,在这部分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采取特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提高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 ,2013(12).
[2]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2(01).
[3]柳青.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分析的是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课堂教学是教育最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新课堂的不断改革,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三、课堂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只是自主探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问的关键性措施。学生好问的习惯,不仅发展了学生,同样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讲解“气压带风带分布”时就提出了“在回归线的附近分布了大多是沙漠,而我国的回归线附近确实森林?”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准确发现 疑难之处,从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教师在高效课堂地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同时还要注意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
四、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进入21世纪以来,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走进来教育领域,走进我们的教室,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刻板无趣, 相反,它可以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原本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具体的、动感的, 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大大缩短抽象空洞的说理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地理的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制作成幻灯片,直观、生动的反映地理事物,达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我在讲授“山岳的形成”这一节,涉及背斜和向斜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清晰的展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过程,在这部分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采取特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提高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 ,2013(12).
[2]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2(01).
[3]柳青.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