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主体视角下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探析

【作者】 陈天荣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锦江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重视,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历史核心素养是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的基本的历史能力,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关键品质。在主体意识视角的倡导下,教师开始多角度观察课堂,通过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全面塑造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体视角;核心素养;实践探究
【正文】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崭新观念,并获得高度认可,标志着教育开始向注重学生自身素养的方向发展。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学生只有具备这些核心素养,历史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历史课堂教学也必定充满活力。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实行多点关注,合理整合堂课教学环节,不断渗透历史核心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新教学环境,寻找核心素养切入点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转折阶段,是各方面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教学环境的引领下,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情境的趣味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等,创设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学习《为民族独立而战》相关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渲染积极地课堂氛围,接着呈现美国星条旗,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和国歌?国旗上的图案有哪些?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开始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全面讲解美国的国旗代表着美国的历史,在200多年前,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美国是如何走上独立的呢?这时学生都特别感兴趣,想了解一下现在世界上的第一强国——美国是怎样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教师顺势给学生展示有关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理顺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有一个初步感知,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独立战争中的性质,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和特定史料,展开讨论。特别是史料的呈现,给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提供帮助,学生得出独立战争的两个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师以美国国旗和国歌引出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客观认识独立战争相关知识。这节课教师以适合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对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作出提升,效果较好。
  二、优化教学方法,启动核心素养思维点
  教师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开发,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的进程中,获得核心素养。这说明教师要转变单调的教学方法,使用课堂演绎、小组辩论等多元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可以便于学生展开历史学习。这些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历史核心素养的融入有了支撑点,学生在自觉地互动中,形成必备核心素养。
  在学习《探险者的梦想》时,教师为了深化学生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的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展开后,教师播放《大国崛起》中的第一集海洋时代的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冒险事件,顺势导入新课。然后教师展示导学案,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预习。接着教师投放新航路开辟动态地图,找四名学生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让这四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航线,可以从时间、出发点、结果等方面展开叙述,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见,并从动态地图上标出自己的航线。这样学生对探险者的梦想理解更加深刻,随后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呈现两段评价哥伦布的史料,让学生分小组辩一辩,从辩论中才能让学生透彻的认识哥伦布,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这个案例,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渗透历史核心素养,整合教学方法。教师使用课堂演绎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历史关键能力。
  三、升级实践体验,构建核心素养认知点
  真实体验到的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习得的内容更深刻。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教师从学生实践体验入手,升级实践活动,比如对学生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的渗透时,多组织学生去实地感知,感知真实的遗迹、遗址、纪念馆或博物馆等,直观升华学生价值观念,达到核心素养塑造。又比如在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史料,学会用史料说话,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历史思维。
  在学习《追忆列宁》探究课时,列宁离学生很远,学生不能有直观体验。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先指导学生对列宁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搜集,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等,上课时再让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说说,选取这些史料的依据。这样就告诉学生面对庞杂的史料,要学会提炼,要知道你选取这些史料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在资料的展现时学会怎样编排才能呈现得更好,能够立体的表现列宁的一生,让其他学生感悟列宁的精神和智慧。
  这节课是一个探究课,更能考验学生的核心能力,学生在亲自搜集、甄别史料的过程中,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渗透。教师多方面寻找突破口,把核心素养生动地融入到学生的历史学习中,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最大限度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认知和态度,也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杰.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江西教育,2015(03).
  [2]黄雅芳.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新教师,2016(07).
  [3]张婷.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