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

【作者】 都士侠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学区中心幼儿园

【摘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对于幼儿更是如此。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幼儿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建立一个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宽容的教学体系,让幼儿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使音乐教育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让音乐活动充满生机,充满色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音乐;幼儿音乐教育;情趣;兴趣;技能培养;方法;策略
【正文】
  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对于幼儿更是如此。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幼儿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音乐家。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喜欢在音乐中游戏,只有在音乐中,幼儿的情绪才变得高昂,思维才显得活跃,注意力才集中,想象才更丰富。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够激活幼儿的创新潜能。可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是多么重要啊!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建立一个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宽容的教学体系,让幼儿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使音乐教育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让音乐活动充满生机,充满色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根据当今音乐教育新理念,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具体谈几点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思考和认识:
  一、激发幼儿的音乐情趣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到,艺术教育应激发儿童情趣,使儿童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美的享受,在愉悦中展现自我,感受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围绕教材,把音乐教育固定在教室内,使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水平,认为学唱几首歌就是幼儿最大的收获。显然这种陈旧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让幼儿动起来,把幼儿活动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众所周知,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教老师往往通过节奏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兴趣。在训练时,先让幼儿自己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让幼儿感受节奏带来的音乐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是音乐的组成部分;然后发给幼儿富有节奏的乐器,让幼儿熟悉每个乐器的音色,在头脑中建立乐器音质的概念,学会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并且启发幼儿去探索。在敲击乐器时,幼儿能够产生愉悦的内心体验。
  如在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时,可以让学生自备一些生活中敲击能发出声音的器物,比如小鼓、小锣、小铃等,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节奏,边敲击边配合身体运动,让幼儿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乐趣和美感。
  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首先必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然而幼儿的音乐兴趣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只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兴趣的目的。
  幼儿是天真活泼的,所以都喜欢模仿教师的手势语和体态语。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可以进行示范,对幼儿进行启发,如根据演唱的动物歌曲,把最能代表动物的动作用手势模仿出来。这样,幼儿也会跟教师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姿态,并且允许幼儿创新。幼儿会将自己见过的、听过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呈现出来,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通过手势表演,既可以充分理解歌曲内涵,又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引起教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唱《小白兔》时,教师一定要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把这首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表现出来。可以随着音乐,做出各种动作,显出种表情,和幼儿整合在一起,尽情享受歌曲带给课堂的乐趣。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艺术氛围,就必须避免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音乐教育方法。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启蒙,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易于让幼儿接受,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幼儿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岁儿童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有意识地要去探索世界,并且会毫无保留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选取优秀的音乐教材,带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狐狸捉小鸡》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请一名幼儿戴上狐狸头饰扮演狐狸,其余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当小鸡,这样增加了兴趣性和真实感,“小鸡”围成圆圈,“狐狸”蒙上眼睛站在圆圈中央,这时“小鸡”合拍地边走边唱,“狐狸蒙上眼喽,谁也看不见喽”,唱完之后,当狐狸叫“小鸡”中的任何一个幼儿的名字,被叫的幼儿学一声小鸡叫,狐狸听到鸡叫,循声去捉小鸡,通过有趣的“狐狸捉小鸡”游戏,培养了幼儿听辨声音方向的能力,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如在给幼儿中班教学切分音的基本节奏时,可用儿歌朗读的方式,结合小鸡、小象走路的声音,使快速掌握。又如,在《打电话》这一节教学时,可以让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幼儿非常喜欢。
  有时我们还可以运用音乐故事表演、音乐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
  再比如,我们开展音乐故事表演《狼来了》,幼儿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试听音乐,尝试与故事匹配,同时亲身加入表演活动。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故事,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幼儿的音乐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导演,带领幼儿来到艺术的天堂,引导幼儿能有更强的发挥;教师又是演员,与幼儿共同思考,共同愉悦。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才更愿意配合教师,愿意与教师相处。
  一般来说,幼儿都非常喜欢音乐,喜欢歌唱。而且大凡喜欢音乐和歌唱的幼儿都喜欢表演。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特别要为幼儿搭建表演的舞台,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充分表达对音乐和歌曲的理解。有的幼儿胆小,教师要进行鼓励,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两人或者三个表演,逐步锻炼幼儿的勇气,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把听到的音乐和自己的感受与伙伴们分享,也可以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去。例如,在给幼儿播放蒙古族的乐曲《赛马》时,首先要向小朋友介绍蒙古族的人们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骑马赛马,然后可以让幼儿边观看有关赛马的图片,边欣赏《赛马》录音,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幼儿欣赏的主动性,发挥欣赏的创造性,学会根据乐曲的不同阶段,音乐的快慢、强弱变化,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运用客观包容的音乐教学评价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所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在对幼儿音乐学习和歌唱评价时,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对幼儿的未来充满信心。当幼儿犯了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包容的态度,以柔和的语气来提醒幼儿;对于能力稍差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树信心,才能有更多的创造性的发挥。
  事实上对幼儿的音乐表现,教师就应该多做表扬,大胆鼓励,最忌冷嘲热讽,笑话幼儿,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样不仅磨灭了孩子喜欢音乐的天性,而且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打击。在错误的评价下,幼儿就会讨厌音乐,不爱唱,不想唱,更不会用音乐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了。
  总之,音乐赋予幼儿的是开心,是快乐,只有让幼儿把更多的精力和乐趣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才能使他们的童年充满音乐的色彩,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