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摭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 孙 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入园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的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交往范围明显扩大,这要求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食物、玩具,学会大家一起合作娱乐,逐步形成互助、友爱等品质行为。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环境
【正文】
  很多新入园的幼儿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表现出了各种不利于成长的习惯和行为。如有的入园后,对教师和小朋友态度冷淡,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自己单独行动;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往往按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不懂得谦让,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有的和同伴交往时语言粗鲁,经常说脏话,稍不如意就动手打人。通过观察分析,我发现,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合群或自私的行为,除了生理上、心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外,交往能力差是一个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和其他老师多方面入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容易使他们接受的环境。一般要通过对幼儿亲切、热情接待,让他们主动的接近老师。再通过和蔼可亲的谈话,询问幼儿在入园前都吃什么饭,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解除幼儿紧张的心理戒备,从而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交谈,尽快消除沟通的隔阂,让孩子在心理上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小朋友当成他们的伙伴。同时,我们积极为幼儿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允许他们带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玩,别人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样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样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而帮助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能强夺,不能捣乱,等等。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加强与同伴交往,并及时鼓励幼儿的交往行为,以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讲一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等。在他们之间交流各种交往方式,体验交往的乐趣,同时,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交往。如讲评每个小朋友的优点、长处,引起幼儿相互的兴趣和吸引。还可以编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如《打电话》等,通过小朋友互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之间增强了解,加强交往。特别是游戏时幼儿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游戏促进了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市幼儿能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游戏中幼儿大量的情感方面、道德伦理方面的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一个“说话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一个差异,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书、图片、字卡、各种手偶等幼儿自由取用,并鼓励他们学说一句短语,甚至一些词组、单词等。在翌日的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教小班幼儿洗手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拧开水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这样的语言刺激,他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洗边说,效果很好。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又为幼儿提供内容简单、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的小图书,鼓励他们自己学着翻书,并尝试用较简短的句子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并配有录音。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边听边翻图书、边学讲;除此之外,还适时地采用情景表演、故事表演等形式进行游戏。如在教授完《小猪睡觉》后,适时地在“小舞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道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很高,表演得也很带劲,连平时不大愿意开口说话的小朋友也愿意进入“小舞台”参与游戏了。
  三、利用日常生活,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情况与个体差异,依据小班年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谈话活动计划。需要教师每天不间断地实行,根据具体情况,谈话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为幼儿提供用语言表达想法、意愿的空间和时间。在每天的谈话活动中,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如:高兴的一件事、我喜欢的动物、我的家、今天的天气、快乐的节日、我喜欢的颜色等等,鼓励每位幼儿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教师应该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好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使每一位幼儿在温暖、安全、轻松的氛围中,觉得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有话想说,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另外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学习语言表达的源泉的基础。只有局部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花香鸟语、春夏秋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等等。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游戏活动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活动,很容易使幼儿获得一种自信,从而使得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其中,增强语言交往能力。
  四、设置障碍,“逼”孩子用语言表达
  我们班有几名幼儿说话不清楚,刚开始连他说“说话”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些语言表达不是很好的孩子,由于在家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只要他一个动作,就帮他把事情办好了,或者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嘲笑而不愿意说话了。对待他们,我采取的就是“逼”的方式,午睡时要脱衣服了,由于天气冷,大多幼儿衣服穿多了,自己就不好脱了。当他向我寻求帮助时,把两只手张开就不动了。我虽然知道他的意思,可是我就是不帮助他的忙,而是问他:“你怎么了?你说话啊,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做什么。”在如此的强势下,他就只好开口说话了。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悉心指导,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飞霞,幼儿教师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4
  [2]杨翠,幼儿眼中的“好老师”[D],西南大学,2010.4
  [3]波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1999年
  [4]斯坦纳,孩子成长历程[M],2011,西安交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