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 叶西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充分说明了读能促进理解,所以从低年级起,就要强抓阅读,培养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阅读场景,引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善于借助教学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爱读;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想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正文】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以趣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所以“趣味性”无疑是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表现为:1、读物的趣味性。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读故事、猜谜语、背儿歌,看漫画书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讲故事、猜谜语是我最常用的方式。如我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评价文中的乌鸦是很爱劳动很聪明的。接着我便抓紧契机给他们讲了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共同生活在森林里,一天,乌鸦找到一块肉,叼在嘴里,准备给她的孩子吃,这时……狐狸说:“你的歌声最动听,谁都没有你唱得好,你就唱几句吧!”乌鸦……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嘎然而止。究竟乌鸦有没有上当呢?狐狸能否吃到肉呢?可见,从故事入手,通过情节的吸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诱惑,可以达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效果。
  二、设置阅读场景,引发阅读兴趣
  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等。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动画世界》《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三、借助教学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爱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文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出示图片:牛尾巴、兔子尾巴,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诱导学生想读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三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   
  总之,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享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