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仲玉萍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生活;渗透;组织实践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实施,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 更是我们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1.立足课本, 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 工具书以及教师教案、学生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为教学有序展开和成功实施提供了很好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 变 “教教材”为 “用教材教” , 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l.科学把握教材, 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课程学习中,师生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今天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发挥想象作用, 拓展教材资源。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设,面对学生的,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想象资源共融,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把想象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2.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严肃的老师、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整齐划一的桌椅……这样的传统课堂环境显然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我们可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等特点,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营造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2.追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现行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把课堂融入社会。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提出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对“上网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
  3.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独立, 缺乏合作,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 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开放性,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4.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4.1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 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4.2 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 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