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作业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王冬勤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摘要】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兴趣,让作业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本文就作业的优化“三性”设计展开论述,并列举实际、生动的例题让作业充满灵性,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作业;趣味性;应用性;开放性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 精心设计出既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并且能让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个有效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趣味性策略使学生乐于作业
  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兴趣,我觉得首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设计作业时设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载体的情境,借这些情境把他们引领到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中。
  (一)、借助卡通人物形象或是故事情节,激发他们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如果能在作业中加进去一些他们喜欢的元素,例如可爱的卡通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等,使他们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例如设计作业时可以在题目表述上做改变,以生动活泼的题目吸引他们,比如判断题可以用“当个公正小法官”;填空题可以用“我会填”;枯燥的计算题可以设计成“小蝌蚪找妈妈”、“小山羊过桥”、“绿叶配红花”;,改错题可以设计成“给小马虎看病”等等。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画画,涂色的等手段让作业更具趣味性。如 :“把得数正确的苹果涂上红色”、“连一连,看看它是谁”等趣味性作业。
  (二)、设计游戏作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型作业的形式,让更多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练习作业,巩固数学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办法。例如:在学完了一年级下册的“比大小”后,我结合教科书后面的“估一估,猜一猜”的练习,当堂设置了“猜数字”游戏作业。我先在纸上写下一个一百以内的数字,然后让学生猜,再根据学生猜的数字告诉他们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是多得多还是少得多,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提示继续猜,看谁能在最少的提示下猜出老师写的数字。课堂现场作业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热情高涨,我就顺势让学生在课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数字”游戏,并且在回家后也可以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猜数字”的游戏。
  二、应用性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既能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喜欢学数学,把学生带到一个喜欢学数学的良性循环当中。
  (一)、联系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与“打折”后,我用生活中常看到的打折现象设计一道题目:圣诞节,来雅百货推出了“买一百送五十”的活动,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打几折呢?题目一出示,就有学生仓促回答:“打五折。”“对,打五折”,不少同学表示同意,我故意不露声色,不久就看到有些在作业本上写写画画的同学不同意了:“老师,不是打五折,是约6.7折!”为什么呢?经过一阵讨论之后,同学们慢慢明白了:买一百送五十,实际上相当于是买一百五十元的东西付一百元钱,也就是:100÷(100+50)。本以为一道题目圆满解决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同学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觉得在实际购买的时候折扣应该大于6.7折。”我听了,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请他继续说:“因为我们很少能刚好买到一百元的东西,商家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超过一百的部分经常就忽略不计了,比如买140元的东西也只送50元,所以实际上我们经常付出了比6.7折还要高的价钱。”话音刚落我忍不住鼓起了掌。班上的很多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而且还商量下次在面对商家的打折活动时候要好好地计算一下,才不会被商家忽悠了。我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生活当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动力。
  (二)、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请调查一天内, 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同学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一个普通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呢?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像这样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热情。这样的数学作业, 既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又促进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
  又如:在教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后,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课桌桌面的面积,教室门的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你睡的小床的面积,课本封面的面积等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三、开放性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得当,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数学作业呢?我认为应该适时、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数学作业,且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或结果的习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例如:可以设计条件开放的作业:“ ,钢筋比水泥少。水泥有多少吨?”可以设计问题开放的作业:“桃树有150棵,苹果树比桃树少30棵。        ?”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习题。比如,我在班级开辟了“缤纷的数学天地”一角,每天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力所能及的作业题进行解决,并且在班级里交流解题心得,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在完成一个层次的题目后,向更高层次的题目发起冲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后,同学们的数学素养都有所提高,班级里学习数学知识的氛围十分浓厚。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版
  [2]刘显国主编《练习设计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