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改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学风
【作者】 王远香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大木小学
【正文】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因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学校由知识掌握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良好学风的营造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引领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风呢?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多鼓励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弄清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们需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缺少的是鼓励,要明白赏识教育异常重要。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冷落”而心灰意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若任其发展则会产生厌学现象。然而每个学生总有其优点,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奖励,循循善诱,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再自惭形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慢慢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发生令人惊讶的转变,会对学习充满兴趣。例如我班学生柯帅,他从小不爱学习,基础差,还有一些社会的恶习,但他目标明确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了解情况后,多次与之交流,帮他树立信心,修正恶习,一年多下来,成绩稳步上升,期末考试占全班中等水平。。
古人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教育必须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的教师严厉,但不能让学生感到严酷,要让他们对教师又爱又敬,这样教育的各项举措才能得以事半功倍地实施。
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良好学风形成的保障
要引导全班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要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技能和艺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目标激励
目标对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有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甚至每天都可以定一个目标。目标的制定切忌好高骛远,是要通过学生的努力能达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目标可以高一点,复杂一点,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简单一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如我班科学成绩目标定为25分,(总分30分。)以月考成绩为考核标准,每月一考核,并查找失分的原因。
(2)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如果教师对学生能够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和鼓励,那么学生对学习和处理事情的态度会大不相同,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自信的、积极的,遇到事情也会高兴的面对,积极的解决;相反,一个遭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消极无为,无毅力恒心,怕遭挫折。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情,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也很大,对学生以后的个性和品格发展也很大。教师满怀热情的期望往往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努力向上,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师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要以少数人的成功激励多数人发奋,以名人事例激励学生品端行正,战胜挫折不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荣誉激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成员同奖同罚,不管黑板演练还是在平时的行为规范中,全组成员绑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个学生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荣誉感。月考后对前三名,以班委的名义对其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不努力、表现差的同学进行警告。
当然施行激励机制教育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过分了会适得其反。人们常说“糖好吃,吃多了对身体也有害”,如果一味滥用,盲目使用,会迁就某些学生的恶习。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三、好的班干部组织为良好学风的营造添砖加瓦
努力培养班干部的好学、踏实、务实、严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有一定的组织协作能力,能够组织一些小的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好习惯,并以此来感染身边的同学。遇到问题会组织讨论,能各抒己见,调整好思维方式。在这些班干部的带领下,班级呈现一种勤奋务实、互助团结的景象。有这样一群班干部,整个班级会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良好的学风注入活力
我很喜欢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告诉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学习知识的学生,对得起家长们的殷切期盼。发自内心的对待学生,同时这种感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需要教师用心努力,用心表达。这种感情不是虚伪的表面作秀,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家长的尊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给学生树立怎么样的形象,也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树立平等的思想,与学生一起探知、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浓厚感情才会化成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要营造良好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言一行之功,但教师必须注重一朝一夕,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教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旦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一、多鼓励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弄清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们需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缺少的是鼓励,要明白赏识教育异常重要。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冷落”而心灰意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若任其发展则会产生厌学现象。然而每个学生总有其优点,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奖励,循循善诱,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再自惭形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慢慢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发生令人惊讶的转变,会对学习充满兴趣。例如我班学生柯帅,他从小不爱学习,基础差,还有一些社会的恶习,但他目标明确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了解情况后,多次与之交流,帮他树立信心,修正恶习,一年多下来,成绩稳步上升,期末考试占全班中等水平。。
古人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教育必须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的教师严厉,但不能让学生感到严酷,要让他们对教师又爱又敬,这样教育的各项举措才能得以事半功倍地实施。
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良好学风形成的保障
要引导全班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要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技能和艺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目标激励
目标对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有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甚至每天都可以定一个目标。目标的制定切忌好高骛远,是要通过学生的努力能达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目标可以高一点,复杂一点,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简单一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如我班科学成绩目标定为25分,(总分30分。)以月考成绩为考核标准,每月一考核,并查找失分的原因。
(2)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如果教师对学生能够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和鼓励,那么学生对学习和处理事情的态度会大不相同,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自信的、积极的,遇到事情也会高兴的面对,积极的解决;相反,一个遭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消极无为,无毅力恒心,怕遭挫折。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情,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也很大,对学生以后的个性和品格发展也很大。教师满怀热情的期望往往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努力向上,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师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要以少数人的成功激励多数人发奋,以名人事例激励学生品端行正,战胜挫折不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荣誉激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成员同奖同罚,不管黑板演练还是在平时的行为规范中,全组成员绑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个学生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荣誉感。月考后对前三名,以班委的名义对其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不努力、表现差的同学进行警告。
当然施行激励机制教育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过分了会适得其反。人们常说“糖好吃,吃多了对身体也有害”,如果一味滥用,盲目使用,会迁就某些学生的恶习。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三、好的班干部组织为良好学风的营造添砖加瓦
努力培养班干部的好学、踏实、务实、严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有一定的组织协作能力,能够组织一些小的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好习惯,并以此来感染身边的同学。遇到问题会组织讨论,能各抒己见,调整好思维方式。在这些班干部的带领下,班级呈现一种勤奋务实、互助团结的景象。有这样一群班干部,整个班级会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良好的学风注入活力
我很喜欢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告诉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学习知识的学生,对得起家长们的殷切期盼。发自内心的对待学生,同时这种感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需要教师用心努力,用心表达。这种感情不是虚伪的表面作秀,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家长的尊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给学生树立怎么样的形象,也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树立平等的思想,与学生一起探知、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浓厚感情才会化成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要营造良好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言一行之功,但教师必须注重一朝一夕,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教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旦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