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王旭坤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中心小学
【正文】 我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已近30年,时刻都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孩子的关注。随着国家对农村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种新的课程理念直接影响下,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课程改革对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由于不会怎么学,而使他们在获得自由发展的同时无所适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远远优于让学生听老师讲授!现结合我在农村小学从教近30年的感受,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用现实生活的实例学会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直观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材呈现了已知小宁与小春两人邮票数量的和与差,求两人邮票数的实际问题。由于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同学们熟悉的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后,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就能自然地想到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相等的数量,问题就解决了。用亲切谈话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从有目的的复习回顾旧知顺势引出新问题,比如,在学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公式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我便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观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在脑海里对事情的变化发展形成条理,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学习中。
二、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
在从事那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小组讨论学习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时,在板书设计上,有意识地把用原有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在左边,把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在右边,便于突出本节课的新方法——用运算律计算比较简便。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乘加乘减用运算律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就这样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张扬,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知道,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形式丰富多样。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既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又带有一定趣味性,使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练习安排:基础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练习——综合练习——应用深化练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中的数学”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人人学有所成
在教学中,以激励性的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以赞许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达到情感共鸣!能使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更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2,先让学生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困难,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能想到什么,并在交流中明确可以先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再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每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让学生拥有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一、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用现实生活的实例学会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直观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材呈现了已知小宁与小春两人邮票数量的和与差,求两人邮票数的实际问题。由于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同学们熟悉的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后,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就能自然地想到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相等的数量,问题就解决了。用亲切谈话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从有目的的复习回顾旧知顺势引出新问题,比如,在学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公式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我便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观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在脑海里对事情的变化发展形成条理,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学习中。
二、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
在从事那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小组讨论学习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时,在板书设计上,有意识地把用原有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在左边,把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在右边,便于突出本节课的新方法——用运算律计算比较简便。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乘加乘减用运算律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就这样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张扬,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知道,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形式丰富多样。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既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又带有一定趣味性,使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练习安排:基础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练习——综合练习——应用深化练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中的数学”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人人学有所成
在教学中,以激励性的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以赞许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达到情感共鸣!能使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更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2,先让学生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困难,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能想到什么,并在交流中明确可以先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再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每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让学生拥有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