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建设之中

【作者】 马耀红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山路小学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作为学校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建设
【正文】
  一、以优美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时,要使每一面墙,每一张画,每一句标语,每一件物品都说话,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熏陶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能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产生愉悦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各种形状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还有班级雅称、班歌、班徽、班级口号、吉祥物等等,现在还发展到班级博客、网页、BBS社区、QQ群等。
  我班的班级口号是“培养习惯,遵规守时。坚持预习,受益终生。”它呈现了我班所要达到目标:遵规守时和坚持预习。我们的班歌,以儿童歌曲《可爱的蓝精灵》为原型,歌名为《我爱南山小》,曲调不变,但是歌词都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谐的音乐使人妙不可言。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生人格,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民主的文化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形成的保障。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班建立了一系列体现民主文化制度。
  管理工作,人人担负。即把班级工作细细分解,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承担一、两项具体工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都要为班级负责;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都要为工作负责。责任心,就在工作的点滴中茁壮起来。
  培养自律,实现自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而且学生只有实现了自我管理,才如同鹰拥有了飞翔的翅膀。为此,我把冰冷的制度“变变脸”,让学生自觉遵守。如,为了让学生实现早自习的自我管理,我设计了一份“早自习 我承诺”的保证书,上面写明了早自习应该遵守的各项纪律,能做到的学生就在保证书上签字,然后贴在黑板上。看似很小的一个举措,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培养了学生重承诺、讲诚信的可贵品质。
  三、以健康的文化精神感染学生心灵
  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是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方面的状况,是班级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要求。
  低年段,围绕“团结、端正”这个主题,我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落实好常规教育。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学习常规方面诸如“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写字坐端正”等;礼仪常规方面如“会用礼貌语言”、“右行礼让”、“主动打招呼”等;纪律常规方面如“走好路队”、“一切听指挥”、“遵守两操纪律”等。这样做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到了高年段,又围绕“积极、上进”的主题,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着“积极”做文章。班主任除了在晨间活动、主题队会、以及规章制度中来抓学生的精神文化,还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抓起,常抓不懈。班主任要有一双能洞察秋毫的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问题,挖掘班级中“热点”问题。
  四、活泼的文化活动教育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开展寓教于乐、彰显个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能让学生在群体中享受童趣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馨,激发创新灵感和智慧火花,给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心中的乐园。
  ??“给老师写一封信”的活动中,通过“我喜欢的班级”“我喜欢的老师”“我喜欢的同学”讨论,制定出了班级《小主人文明公约》、《文明班级标准》、《我们喜欢老师这样说》、《我不喜欢老师说这些话》,规范了师生言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明、民主、和谐的种子。“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班级工作的开展就顺利多了。
  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来临之际,我班开展了《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中,出示一组家庭生活图片,让学生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关爱。通过“感恩大调查”,如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等问题,使学生醒悟自己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在齐唱《感恩的心》这首歌后,学生畅谈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一段段真情告白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深深铭刻于学生心中。通过班级活动,一方面能不断地将纪律、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德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培养了自我调控、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主发展,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活动能力一定能得到和谐锻炼。 
  五、以合理的评价机制肯定学生
  在实施班级制度中,肯定会出现先进与后进的学生。为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我们形成一套以学生自主诊断性评价为主、班委成员集体诊断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肯定与激励的评价机制中健康成长。我们尽可能希望把机会、荣誉让给每个学生,让不同起点、不同价值追求的学生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作为老师要更多地欣赏他们,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认可,更多的是激励。其实班级对学生的影响,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道题,而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做一个诚信,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和谐的评价氛围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很重要。因此评价要体现:真诚性,学生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易产生震动,受到感染;激励性,教学评价要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多样性,方法巧妙、灵活、多样,倡导学生互评;宽容性,给予一分为二的辨证的积极的肯定,以保护发言同学的积极性。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分层加以鼓励。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之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