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做英语阅读理解题

【作者】 黄 晨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在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是必考题,而且分值占一定比重,学生做这类题时有一定的困难。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指导,将会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解题
【正文】
  在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是必考题,而且分值占一定比重,学生做这类题时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近十年的英语教学,现将中考阅读题的考题类型及做法小结如下:          
  一、考察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阅读完文章后,要求选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而且选项中的干扰项意迷惑学生,学生非常怕做这类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弄清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主要考查学生略读文章,领会文章大意且有高度概括的能力。
  二、考查学生记忆文章细节能力  
  学生读完文章后,会对他们短时记忆能力进行考查,即对文章细节内容出题目。学生对这种直接性的考题觉得容易,但也怕出通过归纳、综合或推理才能做出的间接考题。直接考题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记清细节内容。
  三、考查生词  
  学生在阅读程中,常会遇到许多没学过的单词,这类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或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或是整篇文章,猜出词义。做这类题,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不要认为是生词,就着急起来。
  四、考察科普知识   
  这种文章一般用来介绍科技知识和科技现象等的性质、特点、用途以及开发过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真实性、逻辑性,学生也怕此类题,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很多科技现象学生没接触过,做题时难,且这类文章生词多,术语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要想理解此类文章,就要求学生平时扩大视野,做题时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论据,分析长句子,再根据论点抓住文章的性质。
  五、考查文章的隐含内容  
  学生读完文章后,通过文章学会了什么,或是应做什么,这类题不是文章直接表达出来的,要求学生在通盘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另类题是就文中某个细节,要求学生从句中得出什么结论,这也须学生明白这个细节的言外之意。
  阅读理解题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题型,它具有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命题角度新,隐蔽性大,干扰性强,突出能力考查等特点。因此,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 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学生的语法知识越牢固词汇量越大,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就会越容易、准确。
  2、多题材多体裁的阅读 
  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广泛性。
  3、 提高阅读技能 
  学生在平时阅读时,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不要逐字逐句看,不是大声朗读,尽可能一目十行,提高阅读速度。
  4、 合适的阅读方法 
  学生要找出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读完文章后做题或是先读题目再看文章。
  5、培养自己短时记忆力    
  学生在平时阅读时做到限时阅读,在一次阅读中尽可能多地正确记短文内容。
  6、掌握正确解读方法   
  (1)明确考题方向。做题前,先浏览选项,阅读时有的放矢,注重主要内容。(2)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阅读时,重视文章的首句与尾句,抓住文章的主旨,弄清中心内容。(3)撇开生词或与题目无关的人名、地名。遇到生词,勿着急,大胆猜测,或者跳过去,或许后面内容中有讲解。(4)抓住要点,逐一解答。读完文章,再逐一解题目,针对题目的要求,细心阅读题干及文中相关内容,注意关键词、句子。(5)通读全文,校对答案。全部题目做完后,再把文章通读一遍,将文章内容与答案细细推敲一遍,力争少出差错。(6)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 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7)有的学生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
  总之,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