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刘 静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的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课堂教学; 辅助作用
【正文】
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传道授业,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单向化,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仅靠教师的板书来教学,传授的内容有限,手段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清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教师通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人类肉眼不能接触的微观世界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演示起来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第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有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直接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中的文化艺术成就时,要想让学生记住若干条科技成就是比较难的。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记牢,况且此知识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几段有趣的动画,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被文学艺术作品震憾的同时,自然也将它们印在了脑海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的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但是,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方便、快捷,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手段应该服从并且为教学目的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也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不能替代教师的情感和机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在技术层面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传道授业,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单向化,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仅靠教师的板书来教学,传授的内容有限,手段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清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教师通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人类肉眼不能接触的微观世界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演示起来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第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有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直接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中的文化艺术成就时,要想让学生记住若干条科技成就是比较难的。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记牢,况且此知识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几段有趣的动画,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被文学艺术作品震憾的同时,自然也将它们印在了脑海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的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但是,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方便、快捷,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手段应该服从并且为教学目的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也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不能替代教师的情感和机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在技术层面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