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为中心,少教多学

【作者】 韦多友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务必践行“少教多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少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自主地“多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少教多学;优化教法;讲究学法
【正文】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知识与灵魂传送的纽带,也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游乐园。减负增效就是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怎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一、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一成不变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践行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力求减负增效。“教”能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注重“少教多学”理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努力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讲究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达思,促进发展,实现教学双赢。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学习过程中,重视精讲多练,举一反三,让学生一通百通。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包办、不歧视,力求互帮互助。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的功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力在于“动”起来。教师能够画龙点睛,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效地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师生协作互动,学活知识。学生不信口雌黄,不唯师、不维书。教师善于指点迷津,激思启智;践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促使学生在思考、质疑、表述、探究、讨论问题的活动中,形成技能,增强素养。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力求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学活知识。
  大胆相信学生,实施开放教学。少教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陶行知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皆强调“导”的关键,“学”的重要。
  二、倾心诱导,优化教法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点多面广,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学校设施,灵活应用多种方法,优化教法,简化学法,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还是合作讨论教学法,有效即可。如我组织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我巧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脸谱”歌,让轻松的旋律、直观的歌词,情景交融地吸引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戏曲的世界,引导学生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而且通过情景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如我在组织学习《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时,把两个条约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条约的性质和条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两个条约的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都是强迫通商,其中主要款项之一都是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这是两个条约的相同点。然后我又让学生寻找、分析强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发现两个口岸所处的位置不同,从而有效地记住这些口岸,分清条约的内容,高效地完成对《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学习,实现了高效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师生高效互动的大势所趋,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捷径。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在实践中应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交往性、互动性,在实践中应处理好合作与学习、竞争、独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探究学习的内涵包括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在实践中应处理好“形”和“神”的关系。
  关注循序渐进,善于合作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如我在组织学习《启蒙运动》时,抛出问题:理性时代的到来是偶然的吗?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法国为什么会成为启蒙运动中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是什么?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既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与双赢。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改推动着教育与教学不断进行着创新与改革,既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益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善于激思启智,勇于提质增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做好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三、学为中心,方法至上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寻找学习技巧,走学习捷径,就是少教多学,就是高效课堂。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有人说:“若要记得,先要懂得。”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尽可能地“先理解、后记忆”,而不能死记硬背。因为,只有理解了所学知识,才能记得迅速、掌握牢固。怎样做到“活”,不仅在于理解,更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德国十月革命”时,在学生掌握了原因、时间、领导、主要大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学习:比较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说明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通过比较发现诸如革命背景、方式、破坏革命的机会主义政党等基本相同,而仅仅是否有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这一点的不同,造成了一成一败,这一强烈反差,很容易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大师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充分说明学活教材,灵活应用知识,才能增强技能,提高素养。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需要艺术,只有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总结、去获得。如我在组织学生记忆世界三大宗教时,根据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利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来巧记,既教得轻松,又学得愉快,真是化难为易,点石成金,一劳永逸。
  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只要我们善于探究,面包总是有的。如我与学生共同探究:隋唐时期杰出的科技成果可压缩为“五个一”:即一座桥(李春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一卷经(世界最早雕版印刷的《金纲经》);一条线(唐朝僧一行最早测得子午线的长度);一本书(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一部药方(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还有,我国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可改编为“生(深圳)猪(珠海)三(汕头)下(厦门)海(海南岛)”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历史学习的主人。历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渠道、多途径,对历史教学进行研究,相信历史课堂效率一定会日新月异、喜出望外。
  参考文献:
  [1]王丹.高中历史开放性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6(8);
  [2]陈励洁.“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16(20);
  [3]王娟.关于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32);
  [4] 宋振.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戏剧之家,2014,(13);
  [5] 薛立军.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性初探[J].学周刊,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