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作者】 宋盈丽

【机构】 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议论文就担当此任,而文体不清、素材局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让高中生对之望而却步,下面就此问题,浅谈一些我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实施的方法,为构建写作教学中的高效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议论文;开头;结尾;文段
【正文】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意指语文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而写作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高中作文教学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在表达中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个巨大挑战。我所教授的学生为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所面临的写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文体不清
  初中多偏重记叙文,高中生对议论文不熟悉,何为议论文?议论文该如何写?这都成为学生习作议论文的瓶颈。在没有讲议论文之前,我让学生试着写篇议论文,结果发现,文章缺少论点论据,更别提论证方法了。
  二、 取材不当
  材料是议论文的主体,是议论文的支撑,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开拓视野,素材才能鲜活典型。而学生的选材多是从现今热播的影视剧和著名的影视歌星,更有甚者,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家人。不当的取材让学生的议论文面目全非。
  三、 叙材繁琐
  议论文除要求材料选择典型鲜活外,材料如何叙述、取舍也至关重要。而学生在处理材料时往往像讲故事一样讲了很多,分不清在议论文中的记叙只是辅助的表达方式,议论要揭示材料和中心的联系,做到叙议结合,观点深刻鲜明。
  在议论文写作面前,学生产生了反感情绪。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练习册中有道让学生根据一句话写一段话的题目,就突然想到,议论文是层次很分明的文体,开头结尾中间段落既有联系,又能独立存在,何不把议论文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让学生训练呢?片段作文训练在我高一的教学中就此展开。
  片段作文指的是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相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它突出某一单项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议论文的开头结尾、中间文段的分解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积累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最初基石,这些基石是构建个性化作文创作之塔的有力积淀。
  一、 开头结尾的训练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鲜明有风度的开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在进行开头训练的过程中,先掌握议论文的开篇方法:
  1、 开门见山法: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在开篇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这种开头方式入题快捷、简洁,一语破的 , 是议论文开头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吴晗在《谈骨气》中开头便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 反弹琵琶法: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理“对着干”,与大家普遍认同的观念“唱反调”。 这种开头方式先从反面入题,陡然一转,亮出正论,标新立异。比如作文《不走寻常路》的开头鲁迅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我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成功不是一味的模仿,墨守成规永远无法发现新大陆。只有不走寻常路,才能引领人生的成功。
  3、 巧用修辞法:引用、对比、设问、排比、比喻等。这是最常用也最能增加文采的方法。比如乐观是什么?不是风平浪静时的欢声笑语,而是荆棘密布时的泰然自若,是设问。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而在我们这诚信愈显缺失的社会,我想用同样的口吻告诫世人:缺乏诚信,我们将生活在精神的荒园,是引用。
  4、 引用材料法:即引用、概括材料中与观点相关的部分,进而得出中心论点。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容易切合题意,让观点不会成为空穴来风,让阅卷老师明白观点的来源。比如作文《人贵有自知之明》中的开头山涧边缘之兔,望鲜草垂涎三尺,巧借东风之势跃涧,竟觉自己是只“飞兔”而得意忘形,最终在表演跃涧时命丧黄泉。兔本是兔,无羽翼助飞,奈何其将自知之明抛之脑后,终落悲惨下场。故曰:人贵有自知之明。此段便是对原材料的提炼概括。
  5、 题记开篇法: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它要求用简练、优美、生动的语言, 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作品锦上添花。须说明的是题记法用到位了能事半功倍,若用不好,则会画蛇添足。 
  方法加事例的讲解,会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方法,但它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难度上可由浅入深,我会让学生坚持写一个月,先用同一个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写开头,然后是用两种方法写同一个话题的开头,最后是用不同的方法写不同的话题。对于结尾可在强化开头的训练之后捎带提醒,它与开头有异同之处,掌握了开头便基本学会了结尾,结尾的特点要求是呼应开头,点题简洁有力。另外,议论文的开头要求展现观点,为了让学生谨记,可要求学生在练习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须留给文章的观点。
  二、文段论据的选择叙述
  好文章可称为“虎头豹尾猪肚”,具体来说,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如虎头般斑斓夺目,内容要像猪肚那样饱满丰富,结尾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漂亮有力。出彩的开头结尾不可少,中间的论据及论证更为重要。《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的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中间的文段练习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教授的方法是让学生割裂文段,从积累素材开始。
  首先,定期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典型的人物,比如在世界上享有至高声誉的名人,曼德拉、特蕾莎、马拉拉等;致力于慈善事业、富有爱心的,成龙、李嘉诚等;我国民国时期铁肩担道义,为万世开太平的,邵飘萍、钱伟长、钱学森等;在社会中坚守理想,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李叔同、汪国真等;现今我们身边能凭借个人魅力,让我们心有所动的,白岩松、莫言、屠呦呦等。学生须掌握人物的生平经历、名言,然后试着自己总结,精炼概括地用300字左右描写。在上学期的人物记叙中,学生写到的特蕾莎就涉及到了主人公的信念、奉献、坚守、爱、悲悯、清贫却富有等话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懂得“一材多用”的方法。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要求学生着手议论文文段的训练,并强调“据点一致”,即论据的叙述一定要围绕文章观点展开,我给学生总结了文段内容三要素:观点+素材+对素材评价,缺一不可。
  即使这样,学生的文段描述仍然毫无章法,语言不够简练,素材不能映衬观点,人物描述像记叙文。面对这种情况,我从班级中选取较好的,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积累,下面选取几例,可供参考:
  时光凋谢的只是花的怒放,却终究抹不去那动人的芳香。人生如花,那如花香一般的醉人的生命气节就乘着岁月的车轮飘荡于历史长廊,带给我们恒久不尽的回味与感动。那犀利的眼光想要穿透黑夜,在全民思想麻痹的社会,只有他挺身而出,一身长衫两袖清风,却付出全部精力,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志,弃医从文,如利剑一般的笔,直插敌人心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忧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拯救民族于危亡,带给人灵魂上的觉醒。鲁迅树立的精神形象,为国人所推崇。他虽已不在,但他留下来的无形的财富如花香般芬芳着每一代人。
  她一无所有,但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为她捐款。她一生清贫,一桌、一床、一椅便是她的住处;一个电灯、一个电话便是她的办公室;一双凉鞋、三套衣服、一尊耶稣画像便是她所有的行头。她清贫不是因为物质匮乏,而是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等待帮助的人。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杯变卖,用换来的资金去扶助等待帮助的人们;她可以放下尊贵的身份去亲吻苦难中的人们;她将别人的幸福凌驾于自己的幸福之上;她把一切都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她的身后,有无数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贫困不会将她们打倒,爱与奉献会支持她们坚强地活着。她坚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消失,只有爱会留下来!她离世这天,印度为其举行国葬,国人也泪眼相送。失去她,人们就像失去了母亲。她走了,但她的善举就像东方红日永不坠落。她向世人宣告:施予爱比接受爱更幸福。她清贫一生,却拥有了一切。她就是特雷莎修女。
  随后,可规定同一观点,让学生选取适当的素材论证练习,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不同素材,又是对议论文文段的叙述巩固。比如我让学生论证“实力是走上成功之路的通行证”这一观点,可贵的是,学生能学有所用,从教材和练习中积累素材,丰实文章。
  实力是走上成功之路的通行证。苏秦,古代一名谋士,使万众从而服,万事决于其策,不折一矢,未战一士,便使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因而封为安武军,受相印。而此前,苏秦还是一个被秦王驱逐、被家人轻视的无名小卒,“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是他痛定思痛后的觉醒行为,他深知,想要游说成功,必须拥有实力,必须在人君面前亮出自我,他成功了,衣锦还乡,亲人侧目,这不是运气,更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将努力转化成了实力。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也只为有实力的人发放通行证。
  实力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十年“文革”忍气吞声住“牛棚”,他目睹惨遭迫害却有恨不敢言,有泪不能流。“文革”结束后,他被压迫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用言行证明自己不是个懦弱之人。他的散文集《随想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爱与感情,用忏悔来去救赎灵魂。活着时,他没有一刻放下笔,用文字给我们带来了爱与光明。他用剖析自我打造了他的文学实力,成为我们不朽的精神路标。
  会写一个文段,就会写多个文段,议论文中的“猪肚”写作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以上是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总结,写作之路长远,身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将写作付诸实践,才能笔下生花,读文领略读者之风度。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精品论文《高中片段作文练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