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反思

【作者】 马俊虎

【机构】 新疆伊犁州实验中学

【摘要】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反思
【正文】
  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经验,对新时期高中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高中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转型期,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水平的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敏感。但他们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大,有极强的表现欲,只要正确引导,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培养体育的兴趣,他们就会受到良好氛围的感染而积极参加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体育是一种身体文化现象,它遍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人的生理与心理水平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体育教育作为提高这一基本要素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高中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普及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培养吃苦耐劳,战胜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环节,搞好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从学生身体的角度得到锻炼,获得体育知识的积累,还应从教书育人上下功夫,认真做好教材设计,场地布置,器材准备,讲解示范,让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并把体育场上的状态带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风尚。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练”。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3.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三、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有共性,又应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体质发展或运动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实提高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实效。对高中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旧模式,建立新理念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现在高中学生能从教室走进运动场并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我们称学生爱动是长,不能严格按照器材要求去做是短,其实教学中长和短是相互转化的,如学生在做分腿腾越山羊的练习时,针对女生不敢做,男生易前摔的矛盾,先分男女设计几组反复腾越人体障碍的接力游戏,再在男生的山羊前模置一条高20厘米的橡皮筋带,要求练习者跳过山羊的同时越过橡皮筋带,这样既克服了男生的前摔,又消除了女生害怕的心理,不断地抓住学生爱活动和男生增加难度的示范作用,以及女生在游戏中以集体荣誉为重由怕到敢的几个长处,战胜了短,保证了教材重点的实施。这一事例也证明了体育既有技术问题,也有体育寓于德育之中的问题,正是这种融合,学生才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
  2.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倾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倾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倾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倾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倾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倾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高中学生知识结构合理,理解能力较强,又具有极强的上进心,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逐级选拔苗子,分级培养尖子,为体育院校和高校运动队选送学生,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后,有的品学兼优者考入大专院校,有的走向社会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其实质是教育性文化,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运动队,对学生进行课余的专门训练,使学生感受酷暑严冬下的艰苦磨练,获得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快乐。有了这一人生经历的铺垫,必然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过程,这正是素质教育对人的个性人格的塑造过程,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3.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
  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为学生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1)学生是课程改革试验的主体,只有他们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是课程改革试验的具体执行者,必须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帮助他们把握课改方向,努力探索贯彻课标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目前还没有什么新的模式方法可供参考,即使有一些经验总结,也不成熟,也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实际。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课程改革试验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要有遭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力。(2)以赛促教,形成传统。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多种不同形式的竞赛。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无论赛会规模大小,都要经过赛前申办、赛前训练、场馆布置、赛前传播、竞赛开幕、运动竞技的过程,这一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现象无不与体育有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相伴随,形成了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社会化效果,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始终引发着学生的期盼心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到教学上来,而且将这些活动形成制度,小赛接大赛,形成风气,主要教材项目形成传统,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改变了下课铃声响,彼此不来往的体育教学现象,既可创造浓厚的体育环境,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起到教学双赢的效果。
  4.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能帮助、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往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评价缺乏激励作用。这对体质差,而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此,体育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投垒球,如果全体学生都用同样重的垒球,那么个子小、力量差的学生肯定得不到好成绩,评价的结果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打击。但如果我们将评价集中动作上来,那么学生的关注点就可集中在自己的姿势改进上来。 
  总之,体育要发展,就要对体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但是,一定要注意改革的时效性和可实现性,在借鉴他国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有理性地参与,使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牛永刚;高校体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李俊元;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对策[J];成才之路;2010年18期
  [3]刘振国;对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