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建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作者】 才 旦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建设乡寄宿制藏文小学
【摘要】创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优化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巩固练习的高效性。【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创建 高效;课堂
【正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活跃,但与新课程改革“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要求还有差距。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要求创建“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的高效课堂”。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备课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一改过去备课的常态,优化备课的环节,采用个人备课和集体讨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首先认真仔细的阅读课文和课后的练习要求,理解课文反映的历史背景,明确该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9个生字和6个词语。2、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作者为什么要写隆中秀丽宜人的景色。3、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诚心诚意。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诚心诚意。以此教学重难点为教学的中心来展开设计,写出教案。最后,把自己设计出的教案提交到教研组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确定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其次、优化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上下功夫,优化学生的预习,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课前学生预习。
对于这篇课文,教学前要求学生先看看那些内容是自己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那些内容是看不懂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对于该课文预习之后还有什么想法,用自己喜欢的话说一说。
有必要时可以出几道预习题:“1、课文需要同学们学会的生字有几个?他们的字音、字形、字义如何?2、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说一句话。3、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蔷薇花的弱小?4、从妈妈对萨沙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萨沙用什么证明了什么?5、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让学生预习的同时找到题目的答案,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的教学前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前准备的高效性。
再次、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上优化学生自主学习,以真正活跃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达此目的,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与“教”的时间,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探索,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完成,教师绝不代劳,要把“学”与“教”的时间分配好,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需要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教”是随学生的“学”而动的,教师“教”时的讲解必须精,讲到点子上,不可拖泥带水,占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一课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看视频资料,巧妙地引出课题《小动物过冬》,学生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我想知道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我想知道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我想知道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
师:“小朋友们希望知道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都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顿起,边读边动手勾划。
过了一会儿,读书声渐次停落,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读完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学生齐声高呼:“有——!”
师:“很好,请听老师的问题,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声回答:“8个自然段”
师:“课文中要求小朋友们学会的生字有几个?”
生齐声回答:“10个”
师:“很好,请同学们边读生字边在学习卡的田字格里写出生字,哪几个生字是最难写的,和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学生读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大约10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边读边划边说,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巡回指导。(大约5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了解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巡视指导。(大约10分钟)
讨论学习情况反馈,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小蜜蜂又是怎样过冬的?”
学生们的小手林立,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备粮)
小燕子—————飞往南方(迁徙)
拓展延伸,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第二年春天相见会说些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在对大自然的向往中结束本堂课。
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说的做的少,教的简单。学生说的做的思考的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最后、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巩固练习的高效性
作业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要化知识为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让学生高效的巩固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难度要适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课堂教学后的作业设计。
1、比一比下列生字,在括号里组成词语。
北( ) 熊( ) 聂( )
兆( ) 能( ) 耸(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星 一( )河 一( )石子
一( )大山 一( )书 一( )石头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他们没有罗盘,( )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2)( )注意观察,( )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4、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把它们写出来。
5、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大自然的文字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以上五题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布置学生:认知水平中下的学生完成1、2题;认知水平中间的学生完成1、2、3、4题;认知水平中上的学生完成1、2、3、4、5题,这样有梯次的作业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充分得到练习,得到体验成功,得到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一语道破。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继承优秀教学传统的同时,优化语文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最大限度地创建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的高效语文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活跃,但与新课程改革“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要求还有差距。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要求创建“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的高效课堂”。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备课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一改过去备课的常态,优化备课的环节,采用个人备课和集体讨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首先认真仔细的阅读课文和课后的练习要求,理解课文反映的历史背景,明确该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9个生字和6个词语。2、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作者为什么要写隆中秀丽宜人的景色。3、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诚心诚意。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对课文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诚心诚意。以此教学重难点为教学的中心来展开设计,写出教案。最后,把自己设计出的教案提交到教研组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确定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其次、优化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上下功夫,优化学生的预习,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课前学生预习。
对于这篇课文,教学前要求学生先看看那些内容是自己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那些内容是看不懂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对于该课文预习之后还有什么想法,用自己喜欢的话说一说。
有必要时可以出几道预习题:“1、课文需要同学们学会的生字有几个?他们的字音、字形、字义如何?2、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说一句话。3、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蔷薇花的弱小?4、从妈妈对萨沙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萨沙用什么证明了什么?5、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让学生预习的同时找到题目的答案,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的教学前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前准备的高效性。
再次、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上优化学生自主学习,以真正活跃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达此目的,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与“教”的时间,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探索,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完成,教师绝不代劳,要把“学”与“教”的时间分配好,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需要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教”是随学生的“学”而动的,教师“教”时的讲解必须精,讲到点子上,不可拖泥带水,占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一课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看视频资料,巧妙地引出课题《小动物过冬》,学生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我想知道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我想知道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我想知道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
师:“小朋友们希望知道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都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顿起,边读边动手勾划。
过了一会儿,读书声渐次停落,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读完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学生齐声高呼:“有——!”
师:“很好,请听老师的问题,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声回答:“8个自然段”
师:“课文中要求小朋友们学会的生字有几个?”
生齐声回答:“10个”
师:“很好,请同学们边读生字边在学习卡的田字格里写出生字,哪几个生字是最难写的,和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学生读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大约10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边读边划边说,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巡回指导。(大约5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了解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巡视指导。(大约10分钟)
讨论学习情况反馈,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小蜜蜂又是怎样过冬的?”
学生们的小手林立,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备粮)
小燕子—————飞往南方(迁徙)
拓展延伸,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第二年春天相见会说些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在对大自然的向往中结束本堂课。
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说的做的少,教的简单。学生说的做的思考的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最后、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巩固练习的高效性
作业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要化知识为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让学生高效的巩固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难度要适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课堂教学后的作业设计。
1、比一比下列生字,在括号里组成词语。
北( ) 熊( ) 聂( )
兆( ) 能( ) 耸(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星 一( )河 一( )石子
一( )大山 一( )书 一( )石头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他们没有罗盘,( )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2)( )注意观察,( )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4、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把它们写出来。
5、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大自然的文字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以上五题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布置学生:认知水平中下的学生完成1、2题;认知水平中间的学生完成1、2、3、4题;认知水平中上的学生完成1、2、3、4、5题,这样有梯次的作业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充分得到练习,得到体验成功,得到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一语道破。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继承优秀教学传统的同时,优化语文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最大限度地创建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的高效语文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