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作者】 胡增军

【机构】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摘要】 如何摸索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教学策略是广大信息技术老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选择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组合作;课堂效率
【正文】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教学对象要深入了解和分析。
  大多数地区的高中学生都是城乡参半,信息技术素养差别较大,尤其是高一新生。信息技术素养差异主要体现在:高中之前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和家庭软硬件环境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另外,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因此,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且为参加信息技术学竞赛活动选拔选手,就应该做好对学生们的了解和分析工作。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这样接下来才能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如何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有效方法:1、在新生入学时,做一些电子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技术学的特长(这在机房很容易实现,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2、在每一节的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做到来回巡查和认真记录,检查记录学生们的练习情况,对最终上交的作业也要认真批阅。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再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尽量全面考虑,能够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三、寓学于玩,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电脑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学习的层次都集中于“玩”。如果撇开“玩”字,那么学生的兴趣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苦不堪言。为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不妨在“玩”字上下一番功夫,费点心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到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学生一般特别爱玩游戏,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投其所好,可以根据章节的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游戏色彩的作品,把知识点溶解在游戏中,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强烈渴望,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去练习、去设计,让学生在设计、练习中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Flash综合实例时,可以讲解掷骰子、五子棋、打飞鸟等游戏的没计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玩”,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掌握知识,训练操作技能。
  四、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的重中之重,它更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其轻松获取知识的需求,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建立一个更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
  (一)任务性教学。任务性教学是教师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的完成创造性地吸取、接受新知识的灌输。划分教学任务要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随着完成任务难度等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和操作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使教学的整体进程顾全大局,因材施教。对进步较快的学生设置更高的学习目标,促使其不断挑战自己;对进步较慢的学生应该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教学方式,耐心细致地督促其学习,增加他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进度的学生才能同时进步,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分小组教学?。划分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竞争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促进他们同组协作意识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不同小组的组成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强弱组合”可以促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起到示范作用,使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强强联合”能促进组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互相学习;“男女搭配”可以利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在异性面前的表现欲。
  五、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课程具有明显差异,其技术性要求很高,此课程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将死板的知识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完成自我理解、自我思考和自我沉淀,并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教师要运用启发教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透彻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对信息技术予以创新。在课堂上,教师要将主动权给予学生,并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自己的知识量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教师再加以指导,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还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并积极予以改进,达到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教师对于学生研究的结果不要盲目、轻易地给与否定,由于所有解决方案都是学生经过细致思考而得来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予以论证,以便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操作知识。担任信息技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自主创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型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中超.浅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2010(21)
  [2]曹兴帅.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J].现代交际,2012(8)
  [3]赵振囡.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4]孙秀敏.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思考[J].课外阅读(中旬),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