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如何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作者】 王丽卿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教学改革;方法;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正文】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在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上习惯居高临下,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学生印象一直很威严,让学生不敢靠近,使师生距离被无限拉大,在教学中,某些地理老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基本上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十分简单,模式十分的单一,使得学生容易出现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听,逐渐失去了对高中地理学习的信心,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且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很差。此外,由于地理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属于一门副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加之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很难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某些学校对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比较少,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了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等主科教学上,某些老师对地理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深度探究精神,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以及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高中地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对现阶段高中地理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大胆改革。
一、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努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并将它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借鉴和创新符合学生发展的地理教学理念,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现代地理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老师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教学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整个教学主体的地位,由于高中地理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综合性广、知识理论跨度大等特点。因此使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概念理论内容非常多,尤其表现在名词和术语方面,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部分学生感觉地理学习非常的空洞,从而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效果,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用概念教学法。概念教学法就是通过老师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理解、掌握地理的理论知识。如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团”,包括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可以搜集一些天气预报的音像资料,在地理教学中放给学生,让学生形象的看到气团的形成过程,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产出原因以及相遇后的反应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枯燥难懂的地理概念迅速的得到理解,并掌握其原理和内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资料片段”,并将月球环形山的图片也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能够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敝除了扼杀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机制,拔高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适应生活实际,提高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平原县水资源污染状况调查研究。首先对课题进行全面规划,使调查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平原县水资源状况以及家庭、单位、工厂的用水、排污的情况,了解各阶层民众的用水意识和对水污染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取水样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开展改善水质污染的相关实验。最后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总结论文。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同学们乃至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发展,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更加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学必将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充分发挥地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根据地图显示的地理知识信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中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影响它们之间产生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如: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时,提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极地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等温线为什么不跟纬线一致?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较多?启发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南半球海洋宽广,等温线受纬度影响较大,受陆地和地势高低影响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的影响大,故曲折。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变“索理于文”为“索理于图”,充分发挥大脑机能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进更广阔、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层次。
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要想有效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的重视地理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对目前地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才能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2:180-181.
[2]吕付军.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和思想改革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79-80.
[3]孔祥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俊,给高中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在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上习惯居高临下,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学生印象一直很威严,让学生不敢靠近,使师生距离被无限拉大,在教学中,某些地理老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基本上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十分简单,模式十分的单一,使得学生容易出现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听,逐渐失去了对高中地理学习的信心,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且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很差。此外,由于地理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属于一门副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加之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很难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某些学校对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比较少,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了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等主科教学上,某些老师对地理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深度探究精神,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以及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高中地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对现阶段高中地理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大胆改革。
一、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努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并将它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借鉴和创新符合学生发展的地理教学理念,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现代地理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老师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教学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整个教学主体的地位,由于高中地理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综合性广、知识理论跨度大等特点。因此使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概念理论内容非常多,尤其表现在名词和术语方面,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部分学生感觉地理学习非常的空洞,从而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效果,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用概念教学法。概念教学法就是通过老师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理解、掌握地理的理论知识。如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团”,包括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可以搜集一些天气预报的音像资料,在地理教学中放给学生,让学生形象的看到气团的形成过程,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产出原因以及相遇后的反应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枯燥难懂的地理概念迅速的得到理解,并掌握其原理和内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资料片段”,并将月球环形山的图片也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能够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敝除了扼杀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机制,拔高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适应生活实际,提高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平原县水资源污染状况调查研究。首先对课题进行全面规划,使调查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平原县水资源状况以及家庭、单位、工厂的用水、排污的情况,了解各阶层民众的用水意识和对水污染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取水样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开展改善水质污染的相关实验。最后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总结论文。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同学们乃至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发展,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更加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学必将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充分发挥地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根据地图显示的地理知识信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中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影响它们之间产生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如: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时,提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极地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等温线为什么不跟纬线一致?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较多?启发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南半球海洋宽广,等温线受纬度影响较大,受陆地和地势高低影响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的影响大,故曲折。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变“索理于文”为“索理于图”,充分发挥大脑机能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进更广阔、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层次。
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要想有效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的重视地理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对目前地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才能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2:180-181.
[2]吕付军.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和思想改革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79-80.
[3]孔祥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俊,给高中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