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初探

【作者】 周小兵

【机构】 贵州省黔南南州都匀市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同时改变学校、学生仍至社会对于思品课学科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备课、导入、潜心设计课堂小结和精当课堂作业来逐一阐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基础;前提;提升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那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广义上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教学”,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家长对思品学科的重视度较低以及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让学生记笔记、背课文,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学校在教育理念上仍偏重于语、数、外的课程,对于其他学科特别是思品课一直心理上存在着认知偏差,加上中考思品课实施开卷考试形式,造成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思品课,认为思品课是一门副课,错误地认为考试时开卷,可以通过翻书轻松解决,上课不听课、作业马虎对待,甚至不完成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粗谈自己的见解,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
  长期以来,思品学科的特点造成学生认知的偏差,不过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做足课前准备,把学生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设定教学问题;思考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让所教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思品学科对人们行为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国情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自身都不重视学科的教学,那就验证学生对这门学科存在认知偏差。
  其次,教师要善于经营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课堂上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学会循循善诱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激荡学生情趣,让学生体验教学快乐,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有效”的课堂中涌动,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精致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前充分精心设计准备,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在备课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呢??
  (一)备教材:
  “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知识修养和业务水平;因为课程改革不管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永远是教师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课前,教师要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明确重难点和目标,研究和了解教材的意图、基础知识要点;精心设计科学巧妙、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层层突破,化解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以备教学用的各种素材资源,发人深省的警句,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耐人寻味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但在其过程中,我们事先通过个人进行备课,再经过多次集体备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除吃透教材外,还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要难易适中,并充分运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让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获得成功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促使在学习上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认真备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活力,那么一定会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有效性。
  三、精彩的导入能让有效教学之花吐香绽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愉快地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导入形式,比如歌曲、漫画、游戏、比喻、打油诗、媒体和故事等方式灵活运用,它往往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所在,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科学发展观》中,我运用打油诗“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反映什么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采取什么措施?中学生在今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师生配合默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一言堂或者教学中因占用太多时间而打乱教学计划的现象,而且抓住教学内容关键的知识点,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注意选取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信息材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启学生兴趣的闸门同时,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氛围环境,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无论采取何导入方式,所设计导入问题应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的范围内,太难太抽象都对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带不利影响。
  四、潜心设计课堂小结和精当课堂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提升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今教师在上公开课或优质课时,总想做到完美无暇,课堂小结往往出现冗长状态,“枝繁叶茂又不见树干”。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应删繁就简,起到画龙点晴之效,才能尽显课堂的生气、灵气以及教师的才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冗长的结课枝繁叶茂不见树干,常造成学生本课的学习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教学达成学生学习时能“学以致用”,一般新课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情况,或多或少创造性地设计出超越课本的习题,针对这种情况比如我讲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时,设计一道“现在有外省人来贵州进行文化之旅,请你做向导,你可以向他介绍哪些有特色的贵州民族文化?”的实践探究题和“中华民族文化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根本原因选择题,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缺补漏,又可培养学生能力和爱国情感,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可见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精髓。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只要我们广大思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课标的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灵活运用,摒弃陈规陋习和理念,你的课堂会更加有效,学生定会放飞希望,得到快乐,收获成功,思品课堂终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基点》(薛家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0期)
  [2]《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
  [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4]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