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作者】 孙雪莲

【机构】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摘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要达到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潜力,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向有限的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夯实双基,培养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性
【正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既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又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从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质量提高缓慢。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堂导入奠定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奏,因而谁也不能错过这一环节。常用的引入方法可归纳为“热、近、熟、趣”四个字。①热,就是指从某一学生普遍了解的事实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使学生一听就来精神抖擞。②近与熟,从与学生生活帖近的、学生有所了解熟悉的问题入手,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参与探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③趣,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去获得知识。如讲解《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课,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了的求知欲,通过展示一幅有两位“美女”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能说出图片中俩位人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吗?”“22对+XX”:学生马上回答“你们确定吗?”学生肯定回答后,老师揭开绶带上掩盖的字,结果大家看到其中一位是人妖皇后,另一位是世界小姐。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你现在能写出他们正确的染色体组成吗?”老师继续提问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很快引出XY型性别决定,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讲解《遗传与环境》课堂引入:“近年来,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导致全球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的粮食危机。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新增大约1亿饥民,8亿人吃不饱饭——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面对粮食危机,中国如何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缓解危机?改进农作物的品质,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之一。”这样的语言从现实生活切入,体现出育种应有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渴望。
  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考目标是考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渴求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为了使学生乐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具体到每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应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历年来出现的题型,再介绍具体内容和考点内容例析。比如,讲细胞的增殖时,首先用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1.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后具体介绍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规律以及坐标图。再介绍考点内容例析。如:(用多媒课件展示)
  例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出现分别发生于下列哪个时期
   A.产生于间期,出现于前期         B.产生于前期,出现于前期和中期
   C.产生于间期,出现于前期和中期     D.产生于后期,出现于中期和后期
  解析:染色单体的特点是由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了一条独立的染色体,不能再称为染色单体。由此特征分析,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延续到中期。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也不存在了。(答案:C)
  特别提示:如果是图形题,识图时要特别注意着丝点的特点。考查识图、辩图能力是生物学的基本素质之一。
  例2:下图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从     开始到     为止。
  (2)细胞核膜开始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在     段。
  (3)着丝点数目加倍,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在     段。
  (4)观察和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在     段。 
  (5)从图中可以发现,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数量是稳定的,其意义在于     。
  解析: 此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情况。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在这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又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这四个时期的特点是: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新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没变。
  答案:(1)e,k  (2)bc(或gh)    (3)de(或ik)    (4)cd(或hi)  (5)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样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明确高考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总结是对每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最重要的东西加以回顾提升。运用教学媒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的要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解题的方法技能和规律。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结构框架。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目的。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奠定基础,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学习完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他们的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类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物质。学习完新陈代谢与ATP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生物体所用能量的来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间接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学习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绘出光合作用坐标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零坐标轴上表示光合作用的生成量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相等,零坐标轴以下表示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学习完植物调节时,可以多媒体课件绘出激素与植物生长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促进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上表示既不促进植物生长也不抑制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以下表示抑制植物生长。学习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可以用板画总结出伴X性染体的特点:1、交叉遗传。2、若是隐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若是显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还可总结出概率的计算规律:1、当存在于常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不乘以1∕2;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要乘以1∕2。2、当存在于性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就在各自的性别中找概率;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就在总体中找概率。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地归纳总结。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高效性的目的。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要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摆正讲与练的关系,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而教。课堂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幸福彼岸。愿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而生机勃发,愿课堂也因为有了教师的有效参与而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李谨,非正式学习在高中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2期;
  [2]高存波,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