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历史图像史料信息的科学运用
【作者】 游明月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历史图像史料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立体展示和回放,教师巧妙设计图像史料应用方案,使其成为重要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带来重要教学契机。巧用插图、活用地图、启用影像,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辅助设计,不仅丰富教师教学手段,也为学生带来更多认知机会。【关键词】高中历史;图像史料;科学运用
【正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时,将历史图像史料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维切点,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立体性认知体系。教材中有一些插图,利用搜索引擎也可以获得更多图片信息,引导学生深度读图,能够形成重要学习助力;历史地图已经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便利;利用影像史料信息,可以给学生带来立体认知感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插图,引导学生思维切入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教师要重视相关插图信息,发动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自主学习,可以形成图文并茂的效果。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图片中的多重信息,如果图片还有一些文字说明,可以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更多认知视角。教材之所以要搭配图片,目的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增加内容厚度,提升直观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网络搜索平台,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图片信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直观观察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顺利接轨。
岳麓版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在学习西周封建制度时,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教师巧用教材插图,教材插图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透露很多信息。比如在讲述宗法制时,教师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顺大宗和小宗,教师让学生阅读这部分文本,然后仔细观察相关插图,说说插图中蕴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先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自发展开集体讨论,很快就掌握了大量信息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介绍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比较圆满:在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中,学生明白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大宗、小宗等级森严;无论是天子、诸侯、卿大夫、还是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通过血缘亲疏确立的严格等级制度,大宗拥有绝对权利。
学生从有限的插图中获得了丰富观察信息,明确宗法制内涵,为更好地学习提供重要帮助。教材插图设计有辅助作用,我们合理运用插图展开教学,符合教材编辑意图。
二、活用地图,拓宽课堂教学维度
历史地图为历史事件提供文字无法表述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时,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先期展开历史探究,了解历史事件的始末细节,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给出观察顺序,规划观察角度,让学生能够快速定位观察点。再次,历史地图和要教材文本有机融合,结合地图看文本,可以获得更多思维生发点,为构建完善学习认知奠基。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顺教材内容,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古希腊是城邦政体而中国封建时期一直实行中央集权,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地图和中国秦朝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说说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和中国秦朝的影响。学生从教材中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对古希腊和秦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个系统学习。因此,通过两幅地图的鲜明对比,学生快速领悟到核心内涵,秦朝有大河、辽阔耕种土地等,文化呈现群体和集权的倾向;而古希腊山地为主,地域狭小,三面被水包围,很难实行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影响着古希腊城邦政体。历史地图拓宽教材维度,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地图直观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直观感知,解决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地图对比对重要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一定地理常识,将历史知识结合地图展开学习,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
三、启用影像,构建历史立体认知
影像信息更为广泛,蕴含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短片,可以给学生最为生动的展示。经典的建筑、碑刻、遗迹、实物等,都可以制作成纪录片,为我们带来最为立体的展示效果。还有一些影视资料,也能够在某种程度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支持,教师精选影像资料,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影像材料,顺利获得历史事件相关认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时,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播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对罗斯福形象有一个大概感知,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文本,结合纪录片《罗斯福新政》片段,进行学习认知。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时,完成表格,总结罗斯福新政在工业、农业和金融等领域的措施,学生在《罗斯福新政》记录片段的引导下,对新政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质是运用国家的力量干预经济,局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但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唤醒学生对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感知,尤其是罗斯福新政纪录片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教师让学生结合影视史料学习相关内容,自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学习认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像史料,能够增加教学可视性,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预想教学效果。教师适时整合历史图像史料,将其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势必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激发点,引导学生顺利介入历史事件,形成丰富历史认知。
参考文献:
[1]郑敏.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课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5(09).
[2]周青洪.刍议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
[3]韩丽.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06).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时,将历史图像史料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维切点,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立体性认知体系。教材中有一些插图,利用搜索引擎也可以获得更多图片信息,引导学生深度读图,能够形成重要学习助力;历史地图已经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便利;利用影像史料信息,可以给学生带来立体认知感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插图,引导学生思维切入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教师要重视相关插图信息,发动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自主学习,可以形成图文并茂的效果。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图片中的多重信息,如果图片还有一些文字说明,可以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更多认知视角。教材之所以要搭配图片,目的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增加内容厚度,提升直观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网络搜索平台,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图片信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直观观察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顺利接轨。
岳麓版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在学习西周封建制度时,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教师巧用教材插图,教材插图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透露很多信息。比如在讲述宗法制时,教师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顺大宗和小宗,教师让学生阅读这部分文本,然后仔细观察相关插图,说说插图中蕴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先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自发展开集体讨论,很快就掌握了大量信息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介绍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比较圆满:在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中,学生明白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大宗、小宗等级森严;无论是天子、诸侯、卿大夫、还是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通过血缘亲疏确立的严格等级制度,大宗拥有绝对权利。
学生从有限的插图中获得了丰富观察信息,明确宗法制内涵,为更好地学习提供重要帮助。教材插图设计有辅助作用,我们合理运用插图展开教学,符合教材编辑意图。
二、活用地图,拓宽课堂教学维度
历史地图为历史事件提供文字无法表述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时,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先期展开历史探究,了解历史事件的始末细节,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给出观察顺序,规划观察角度,让学生能够快速定位观察点。再次,历史地图和要教材文本有机融合,结合地图看文本,可以获得更多思维生发点,为构建完善学习认知奠基。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顺教材内容,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古希腊是城邦政体而中国封建时期一直实行中央集权,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地图和中国秦朝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说说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和中国秦朝的影响。学生从教材中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对古希腊和秦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个系统学习。因此,通过两幅地图的鲜明对比,学生快速领悟到核心内涵,秦朝有大河、辽阔耕种土地等,文化呈现群体和集权的倾向;而古希腊山地为主,地域狭小,三面被水包围,很难实行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影响着古希腊城邦政体。历史地图拓宽教材维度,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地图直观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直观感知,解决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地图对比对重要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一定地理常识,将历史知识结合地图展开学习,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
三、启用影像,构建历史立体认知
影像信息更为广泛,蕴含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短片,可以给学生最为生动的展示。经典的建筑、碑刻、遗迹、实物等,都可以制作成纪录片,为我们带来最为立体的展示效果。还有一些影视资料,也能够在某种程度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支持,教师精选影像资料,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影像材料,顺利获得历史事件相关认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时,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播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对罗斯福形象有一个大概感知,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文本,结合纪录片《罗斯福新政》片段,进行学习认知。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时,完成表格,总结罗斯福新政在工业、农业和金融等领域的措施,学生在《罗斯福新政》记录片段的引导下,对新政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质是运用国家的力量干预经济,局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但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唤醒学生对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感知,尤其是罗斯福新政纪录片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教师让学生结合影视史料学习相关内容,自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学习认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像史料,能够增加教学可视性,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预想教学效果。教师适时整合历史图像史料,将其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势必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激发点,引导学生顺利介入历史事件,形成丰富历史认知。
参考文献:
[1]郑敏.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课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5(09).
[2]周青洪.刍议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
[3]韩丽.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