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作者】 祖力比亚木·.哈斯木
【机构】 新疆巴州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托格拉克勒克双语幼儿园
【摘要】学习兴趣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差异的关注、幼儿在教师的绝对主导下发展、教师对幼儿的兴趣关注不够等角度分析了幼儿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并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兴趣引导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等角度提出了策略。【关键词】幼儿教育;学习兴趣;策略
【正文】
一、幼儿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1.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差异的关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结构中彼此之间没有重要或不重要之分,只是在每一个体身上都各具有特点,并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对我们师幼互动带来启示,在幼儿的互动中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对幼儿的不同表现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对幼儿整齐划一的要求,要求幼儿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听故事、看动画片,要求幼儿统一的说出教师拟定的标准答案。这种为了维持秩序的统一的要求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2.幼儿在教师的绝对主导下发展
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师幼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发展的积极性自主性。通过调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往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固然有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如果忽略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和主体地位,以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师幼互动会抑制幼儿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活泼好动和提出的问题或严加管教,或者一带而过,往往以成人的思维看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和表现,实际上在幼儿的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中,往往蕴含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技巧加以引导,使幼儿活动良好的情感发展。
3.教师对幼儿的兴趣关注不够
幼儿教育在教育教学上不是单纯的追求知识量的增加,很多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里,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需要给幼儿做好知识上的充分准备,防止幼儿在进入一年级后跟不上的现象,在这种理念下,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加大了对幼儿的知识教育,表现在学习小学语文的拼音、汉字和数学中的数量计算等方面,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下,幼儿在进入一年级学习前,就已经掌握了很多汉字,也已经能够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掌握了足够的这些语文和数学知识就可以顺利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这其实是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种重要倾向,片面的追求知识的训练和增加,这种忽视了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纯知识量的增加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幼儿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在幼儿阶段,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按照幼儿的学习特点,既要有整齐的桌椅、洁净的教室环境,也要根据幼儿教育时期的特点设置多元互动的环境,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阶段特点,需要幼儿教师在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家长重视知识的片面性,忽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要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在幼儿读大班期间,可以有选择的让幼儿接触小学生中的典型的优秀的学生故事,让幼儿树立崇拜的对象,产生心理上的模仿,增强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对课堂教学还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分心的现象,所以幼儿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师幼活动的实效性。
2.加强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而言,通过兴趣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教育者首要考虑的。从兴趣的分类看,可以从培养幼儿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等方面入手。就直接兴趣而言,要从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角度考虑,让幼儿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要以赞赏和表扬的眼光肯定幼儿的优点,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就间接兴趣而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比如让幼儿观看幼儿节目,让其在观看幼儿节目中体验到学习的目的,通过表扬幼儿电视节目中的主人公激励幼儿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对所遇到的现象喜欢问个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父母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敷衍塞责,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以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幼儿的这种简单的提问中,实际上蕴含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善于观察和思考。教师和家长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幼儿明确的答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培养其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习惯养成,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特点的不同,造成了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也有所差异,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习惯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如针对幼儿天性好动、较难专注的幼儿,要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对这部分幼儿来说,要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的方法加强幼儿的注意力训练,在讲故事之前给幼儿提出明确要求,听完故事后要复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听,这样幼儿为了能够完成任务,会有意识的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故事。再如有的幼儿没有养成读书、看书的良好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要采取陪读等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中的画面,给幼儿讲述画面中生动的故事,而且可以结合图书中的画面家长自编自演一些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形成爱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幼儿学习时要关注幼儿的不同特点,也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如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有要有明确的习惯养成训练方案和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切合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递进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班音乐活动“三个蛋宝宝”教学设计表[J]. 张程程.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18)
[2]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编的分析[J]. 陶爽. 学周刊. 2013(03)
[3]浅析在音乐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发展[J]. 孙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7)
一、幼儿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1.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差异的关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结构中彼此之间没有重要或不重要之分,只是在每一个体身上都各具有特点,并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对我们师幼互动带来启示,在幼儿的互动中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对幼儿的不同表现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对幼儿整齐划一的要求,要求幼儿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听故事、看动画片,要求幼儿统一的说出教师拟定的标准答案。这种为了维持秩序的统一的要求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2.幼儿在教师的绝对主导下发展
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师幼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发展的积极性自主性。通过调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往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固然有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如果忽略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和主体地位,以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师幼互动会抑制幼儿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活泼好动和提出的问题或严加管教,或者一带而过,往往以成人的思维看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和表现,实际上在幼儿的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中,往往蕴含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技巧加以引导,使幼儿活动良好的情感发展。
3.教师对幼儿的兴趣关注不够
幼儿教育在教育教学上不是单纯的追求知识量的增加,很多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里,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需要给幼儿做好知识上的充分准备,防止幼儿在进入一年级后跟不上的现象,在这种理念下,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加大了对幼儿的知识教育,表现在学习小学语文的拼音、汉字和数学中的数量计算等方面,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下,幼儿在进入一年级学习前,就已经掌握了很多汉字,也已经能够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掌握了足够的这些语文和数学知识就可以顺利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这其实是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种重要倾向,片面的追求知识的训练和增加,这种忽视了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纯知识量的增加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幼儿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在幼儿阶段,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按照幼儿的学习特点,既要有整齐的桌椅、洁净的教室环境,也要根据幼儿教育时期的特点设置多元互动的环境,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阶段特点,需要幼儿教师在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家长重视知识的片面性,忽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要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在幼儿读大班期间,可以有选择的让幼儿接触小学生中的典型的优秀的学生故事,让幼儿树立崇拜的对象,产生心理上的模仿,增强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对课堂教学还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分心的现象,所以幼儿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师幼活动的实效性。
2.加强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而言,通过兴趣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教育者首要考虑的。从兴趣的分类看,可以从培养幼儿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等方面入手。就直接兴趣而言,要从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角度考虑,让幼儿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要以赞赏和表扬的眼光肯定幼儿的优点,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就间接兴趣而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比如让幼儿观看幼儿节目,让其在观看幼儿节目中体验到学习的目的,通过表扬幼儿电视节目中的主人公激励幼儿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对所遇到的现象喜欢问个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父母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敷衍塞责,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以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幼儿的这种简单的提问中,实际上蕴含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善于观察和思考。教师和家长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幼儿明确的答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培养其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习惯养成,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特点的不同,造成了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也有所差异,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习惯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如针对幼儿天性好动、较难专注的幼儿,要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对这部分幼儿来说,要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的方法加强幼儿的注意力训练,在讲故事之前给幼儿提出明确要求,听完故事后要复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听,这样幼儿为了能够完成任务,会有意识的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故事。再如有的幼儿没有养成读书、看书的良好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要采取陪读等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中的画面,给幼儿讲述画面中生动的故事,而且可以结合图书中的画面家长自编自演一些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形成爱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幼儿学习时要关注幼儿的不同特点,也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如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有要有明确的习惯养成训练方案和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切合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递进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班音乐活动“三个蛋宝宝”教学设计表[J]. 张程程.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18)
[2]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编的分析[J]. 陶爽. 学周刊. 2013(03)
[3]浅析在音乐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发展[J]. 孙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