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几何习题的能力

【作者】 布海丽且木·亚克甫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下道干教学点



【正文】  小学几何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空间想象能力差,不能将相关表述的数学的文字与符号纳入到相应的几何图形中,解题不能形成流畅的解题思路,更主要的不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科同一个问题,造成了几何习题的思路障碍重重,有些方法是集群性的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几何习题谈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熟悉几何图形
  《红楼梦》中说:“世间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仅适合社会科学,而且适合自然科学,牛顿从苹果掉到地上而不往天上掉,从而发现牛顿定律,有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有千多项发明,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数学也一样,让数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提炼数学题材,只有观察了生活中模型,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几何图形,不如说学生观察去了门窗,很容易对矩形图形进行深刻地理解,很容易理解对称图形,观察了车子的轮胎,很容易理解圆的相关知识,对几何中旋转有着深刻地认识,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有了大量生活素材,观察了很多的几何图形,就容易探索几何知识和几何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是符合辩证认识规律的,减少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
  二、对几何知识归类,讲清知识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内容较多,分散在不同章节里,知识较为零散,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章节界限,对所有的几何中知识要进行整合,对几何知识要有序化、系统化。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一个几何问题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侧面进行思考,使思维形成立体模型,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思维才具有创新性。我在小学几何梯形教学中,将几何分成三个模块,第一,几何基础知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第二、平面几何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弧形,下面又有很多子菜单,如四边形下面又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下面又分任意梯形、等腰梯形。第三、立体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等图形,在教学中我力争讲清各种图形的演变,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再联系中和区别中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对几何习题归类,进行专题讲座
  在对知识归类系统讲解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类,进行专题讲座,专题的拟定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初考的常考考点来拟定,比如说,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初考常考的题型,这类试题较为复杂,学生常常不知所云,因为不仅涉及几何知识的问题,更主要涉及解题思想和方法的问题,例如旋转和翻折的思想,割补等方法,考查的知识面广泛,方法灵活,考察知识点密集,鉴于此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专题,其次在立体几何图形里面求体积在教学也可列为专题,专题里面主要突出习题的特殊解法,解题方法要简洁,否则就失去了专题的意义,在专题的后面要配有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对专题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导航学生的思维误区。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思考问题单一,不会从不同的反面和侧面思考问题,对数学题地思考很容易被表面数据干扰,误导思考的方向,陷入陷阱,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越过障碍思考问题,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在思维的转角处教师要给予指导和点拨,要求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辨误求真,走出思考的误区,提高解题能力。
  比如:学生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半圆的周长当做圆周长的一半,很容忽视外加圆的直径,二是在思维的转角处发生了障碍,很容易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提问:“半圆有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记忆非常深刻。再如学生对梯形上下底分不清,有一个思维上的误区,认为上面的底边就是上底,下面的底是下底,这就是思维定势犯的错,教师可以以不同方位展示梯形图片,一句话较长那条底就是下底,较短的那条底就是上底,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方位的梯形,改变学生思维的定式。又如在植树应用题中,学生常常忘记种植第一棵树,比如“一块长12米的地,每隔两米种一棵树,宽四米。能种多少棵树?”长能种7棵树。宽能种3棵树,7乘以3等21课,学生常常长种6棵树,宽中2棵,共能种12棵。用多媒体呈现,学生能直观观察到长能种7棵,宽能种3棵,理解深刻。
  五、引导学生自编试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学生考试十分独到,他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问,然后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来打分,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物体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解决一个问题只不过是训练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个单元上完后,要求学生自行总结知识点,最初根据知识点去组题,要将一套题的答案做出来,随着能力的增强,所处的试题的难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将所有学生出的题提炼优题组合试卷,在全班考试,学生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最主要地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来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