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运算定律与简算的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 周 艳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丹阳小学
【正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算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练习中梳理方法,在辨析中反思,在应用中整体提升,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拓展,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主要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复习旧知、自主整理、学会归纳。第二:层层深入,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把知识巧妙串联在一起,对比强化,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两组题,学生选择。
第一组 第二组
354×34 25 ×(76 ×4)
78×145 25 ×(40+4)
540×24 104 ×15
65×29+85 82 ×36+64 ×82
师:如果让你们任意选择一组题来计算,你们愿意选择哪一组?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选择第二组?
2揭示课题:运算定律和简算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思考如何把定律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学过的运算定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深入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要求:
(1) 先计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2) 想一想,对每道题的运算,你改变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最后思考:在简便运算中,怎样的变是好的变?
(4)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完成导学单,研究简便算法:
(1)138+293+62+107
改变了 ,依据是
(2)用40,8,125三个数,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发明”式题。
①
改变了 ,依据是
②
改变了 ,依据是
③
改变了 ,依据是
3交流汇报
4对比: 观察学生自己编的①②题,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再观察①②③题,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三个简单的数,40,8,125,把学生引入了积极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是通过教师说教,而是学生自己通过编题,比较,辩析,获得知识的整合。三个数牵动了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把知识与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知道怎样运用知识,又使学生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拓展:
(1)把40和8合起来将题目变成48×125,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简便方法计算。
(2)比较不同的解法。
〔设计意图〕一个新的高潮就从一个数的简单组合引发出来了,教师巧妙地把知识前后贯穿在一起,达到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6小结。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小测试。
附: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题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计算下面各题。
302×27= 483×87= 213 ×15= 68 ×459=
142×63= 308 ×36 = 78 ×206= 326 ×48=
(3)请你来当小法官。
② 101×56=100×56+1 ( )
②68×99+68 = 68×100 ( )
③25×(8×4)=25×8+25×4 ( )
(4)解决问题:学校图书馆准备购买125套《小学生世界》和25套《动漫故事》。《小学生世界》和《动漫故事》每套单价分别是24元和28元。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5)请把下题补充成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
46×71+( ) × ( ) 46×71+( )×( )
(6)小马虎在计算26×(△+4)的时候,算成了26×△+4,小马虎计算的结果对吗?和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一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两分钟的到来,好吗?
两分钟后对学生进行养成认真审题好习惯的教育。
2完成测试题中的第(3)(5)(6)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五)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练习中梳理方法,在辨析中反思,在应用中整体提升,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拓展,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主要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复习旧知、自主整理、学会归纳。第二:层层深入,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把知识巧妙串联在一起,对比强化,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两组题,学生选择。
第一组 第二组
354×34 25 ×(76 ×4)
78×145 25 ×(40+4)
540×24 104 ×15
65×29+85 82 ×36+64 ×82
师:如果让你们任意选择一组题来计算,你们愿意选择哪一组?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选择第二组?
2揭示课题:运算定律和简算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思考如何把定律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学过的运算定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深入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要求:
(1) 先计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2) 想一想,对每道题的运算,你改变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最后思考:在简便运算中,怎样的变是好的变?
(4)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完成导学单,研究简便算法:
(1)138+293+62+107
改变了 ,依据是
(2)用40,8,125三个数,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发明”式题。
①
改变了 ,依据是
②
改变了 ,依据是
③
改变了 ,依据是
3交流汇报
4对比: 观察学生自己编的①②题,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再观察①②③题,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三个简单的数,40,8,125,把学生引入了积极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是通过教师说教,而是学生自己通过编题,比较,辩析,获得知识的整合。三个数牵动了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把知识与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知道怎样运用知识,又使学生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拓展:
(1)把40和8合起来将题目变成48×125,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简便方法计算。
(2)比较不同的解法。
〔设计意图〕一个新的高潮就从一个数的简单组合引发出来了,教师巧妙地把知识前后贯穿在一起,达到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6小结。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小测试。
附: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题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计算下面各题。
302×27= 483×87= 213 ×15= 68 ×459=
142×63= 308 ×36 = 78 ×206= 326 ×48=
(3)请你来当小法官。
② 101×56=100×56+1 ( )
②68×99+68 = 68×100 ( )
③25×(8×4)=25×8+25×4 ( )
(4)解决问题:学校图书馆准备购买125套《小学生世界》和25套《动漫故事》。《小学生世界》和《动漫故事》每套单价分别是24元和28元。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5)请把下题补充成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
46×71+( ) × ( ) 46×71+( )×( )
(6)小马虎在计算26×(△+4)的时候,算成了26×△+4,小马虎计算的结果对吗?和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一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两分钟的到来,好吗?
两分钟后对学生进行养成认真审题好习惯的教育。
2完成测试题中的第(3)(5)(6)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五)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