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时间像小马车》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 艾 菲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新世界国际学校



【正文】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下课铃就要响了。同学们还有什么话想跟艾老师交流的吗?
  生:老师您好漂亮!我还想听您上课。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老师,您的歌声很好听,我还想跟您学唱歌。
  师:只要你记住,唱歌的时候面带微笑,不要那么大声喊唱,将来你的歌声一定会比艾老师的好听!
  生:我想祝艾老师天天快乐!
  ……
  这段对白是我在观山湖区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比赛现场的一个令人回味的镜头。两年前,我有缘与中天北京小学二(2)班40名同学一起上这节音乐课,这节课荣获区级一等奖。班主任说班上同学喜欢多被鼓励,若限制太多,他们会很沉闷。于是我选择“唱会、唱好歌曲”为主,创编、欣赏仅为课堂的调味剂。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寻找“时钟”的节奏“X-”、“XX”、“X”,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以对唱的方式即兴创编歌词,提升到珍惜时间。
  一节 普通的音乐课,一本书,一个纸质时钟。没有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需要卡车搬运的大型道具,学生却能从心底发出如此的感叹,究其原因,我明白——精彩的教学应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和唤醒。
  1. 赏识学生,给他们自信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走向成功。
  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们接受你、喜欢你,而且愿意跟你合作呢?这是异校教学的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赏识学生”是前提。首先在:“说名字”的游戏中与孩子们交朋友,拉近师生的距离,握住小朋友的手说:“我 叫 |菲 菲 |我们 拉拉|勾 - |”,也要求他用同样的节奏来介绍自己。在游戏对话交流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赏识他们。遇到胆怯而说不通顺的孩子,要帮助他、等待他;对思维活跃的孩子,艺术地夸赞他;对不大吭声的孩子要理解他、鼓励他。这样,学生会增强自信心,会自觉地亲近你,会有兴趣与你继续合作。
  2. 了解学生,让他们展示
  给素未平生的学生上课,如果不了解他们,怎么因材施教?因为音乐,让陌生的教师、学生走进了同一间教室,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又因为这种缘分让新的师生成了朋友。遵循这样的思维,见面时我常常以“音乐—缘分—朋友”为主题,向孩子们建议来一个小型的歌友会,目的就是为了倾听孩子们的歌声,了解他们的音乐素养;同时我也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唱歌。这样的做法让孩子们欣赏我、佩服我。在这个演唱交流的平台上,我可以看出学生对待音乐的兴趣、态度,听出他们音准、节奏、表现力等基本素养的高低。关于几个音不准的孩子,老师们不应太直白地去打击他们的信心,可以小声而悄悄地告诉他们:“上音乐课最重要的是用好咱们的耳朵,如果你发现自己跟大家的音调不一样的时候就小声点儿或者多听一听再唱”,让孩子们记住必须带着灵敏的耳朵来上音乐课。
  3. 信任学生,由他们参与
  很多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说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害怕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对自己设计的问题作出良好的反应,要么提前对部分学生做好铺垫安排,甚至全部交给学生,只等正式上课时按部就班地表演一遍;要么生硬地诱导学生往教师设计好的“陷阱”里跳。其实学生的能耐大着呢,我们做教师的可千万别小瞧了他们!
  (1) 猜谜语,不要怕学生猜不出
  从学生的心理分析,孩子们个个都喜欢猜谜语,这样的设计让全体学生都有了思考、参与的可能。所以,当我们把歌曲内容当谜语唱出来的时候,学生的小手都纷纷举起,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2) 找节奏,不要怕学生找不到
  教师设问不是为了问倒学生,而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求新求异的探究意识。我抽出歌词内容,设计成两个疑惑点,故意考孩子们。问题一:聆听歌曲,寻找出钟表的节奏。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反应,他们用嘴巴模仿着钟表发出的声音,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问题二:“为什么时间向小马车?”这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纷纷讨论了起来,他们争前恐后的表示要珍惜时间,要与时间赛跑,要成为时间的好朋友。
  (3) 玩乐器,不要怕学生错和乱
  打击乐器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把他们喜欢的东西递给他们,对于学生来说那是何等快乐的事情啊!拿起来就随心所欲的敲,这是很多孩子的习惯。我就顺着学生的心理,让他们随意敲,但是我说要给他们配电儿好听的音乐,如此一来他们恩能够乱到哪里、又错到哪里去呢?不用教师提醒,聪明的孩子自然就会跟着音乐敲打起来。为了让两件小乐器各显其能,便邀请学生来当小设计设给它们分工,并指挥它们合作表演,获得了令大家满意的演奏效果。
  记得第一次试教这节课时,当小设计师为手持双响筒和响板的同学分工并指挥他俩演奏后,其他同学们都想尝试。可没那么多乐器呀,我便让全(下转第40页)(上接第50页)体学生都举起双手来模拟敲打演奏。这时候,我担心那个小指挥不能胜任面对全体同学,就果断地用自己取代了他的位置。可是我发现那个小指挥并不罢休,还一个劲儿在我后面指挥着大家,而且孩子们好像都看着他而没看我。这一刻,我真正明白,真应该完全放手了!相信自己的学生吧,他们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4) 编歌词,不要怕学生编不好
  游戏中唱歌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我设计的“时间问答”游戏中,争先恐后地“说”,快快乐乐地“唱”,联想丰富地“编”。歌曲学会后,当我将时间调到七点钟后唱到“嗒嗒 嗒嗒 | 嗒嗒 嗒嗒 |几0  点0 |钟 -|”,孩子们居然可以整齐地接唱“嗒嗒 嗒嗒 | 嗒嗒 嗒嗒 |八 点 |钟 -|”。当我再以5 5 |6 7 |1 - |为基调来单独问唱“你 在 |做 什 |么 - |”的时候,学生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有的胆大很踊跃,有的胆小不举手,有的音不准,有的唱起来不自信。学生不会编或编得不好都很正常,这也许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教师此时应该是赏识激励你面前的每一个孩子,唤醒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勇敢地表现一次,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孩子们的即兴创编中,呈现出他们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上午八点,有的看书、有的运动、有的吃早餐、有的睡懒觉……当我说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那个睡懒觉的孩子很认真的举手告诉大家:“老师,我也要早睡早起。”说得多好呀,通过歌曲的创编,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让孩子们体验了音乐、愉悦了心智。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不但可以使灵魂高尚,而且可以使行为优美。”的确,音乐有其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音乐代替教师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如此规范,既具有音乐学科的特点,还使教者轻松、学者有趣。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