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

【作者】 魏秀利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中学

【摘要】有效设问才能更好地打造精彩课堂、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收获政治课堂带来的成长。
【关键词】设计巧妙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正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都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对于“问题”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 问题的设计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和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探而有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例: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一:如果预算是15万,让你为家里购买汽车,你会选择外国品牌还是国产品牌?
  问二:面对众多品牌的汽车,它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
  问三:你们为什会考虑这些因素?
  评析:学生是消费者,但消费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学生本人缺乏相应的经济生活方面的知识,认识上比较模糊,体现出来就是日常消费行为比较随意,计划性和自控性不高。通过探究,学生能明白:什么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量。这样的问题设计,真实可信、积极有益、值得探究,学生就不会认为政治课是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
  二、问题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关注高中生作为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通过政治课学习,确立一种精神、立场、态度和价值追求。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落实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上,落实到学生思想觉悟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例如,在学习《征税与纳税》的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公民诚信纳税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因偷税入狱的某老板抱怨:(1)钱是我通过自己努力合法赚的,交给国家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2)交上去的钱我又不知道去哪里了,交了白交!(3)我交了那么多的个人所得税,这对我公平吗?我随后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网友,你会如何跟帖呢?”随即小组开展合作,大家纷纷写出很多充满理性的启发性的帖子,如:你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你得到了便捷的交通服务;你得到了各种文化设施的体验与休憩;你得到了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里,没有教师刻意的灌输,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
  案例的成功得益于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人文渗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善于将学生引入自我教育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问题设计应注重趣味,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教师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用口语、谚语、俗语、成语等耳熟能详的形象化语言,设计探究性问题,将政治课程中教条化、政治化、理论化的内容融入到幽默、诙谐的形象化语境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就不用担心学生不愿意参与探究活动了。全体学生的快乐参与有利于营造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启发、交流、探讨,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情感。
  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节时,我设计问题如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家庭生活有哪些改变?你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通过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求知解疑的气息,每一位同学都融入其中,不再是“冷眼旁观”。
  四、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帮学生拓宽思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政治学科教材每年都作了适时的修订,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相比,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其中的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引用新材料,使用最新成果,用鲜活事例去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节时,我提供最新时事热点材料“乐天、萨德”事件,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这个时事近期较热,也是同学们关注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
  有效设问才能更好地打造精彩课堂、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收获政治课堂带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