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幼儿美术情感的培养
【作者】 马荣玲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直机关幼儿园
【正文】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建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而3---6岁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觉器官中所接触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首先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方面着手,再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欣赏、创造能力,以及在综合性课程中的美术发展。初步探索出一下的具体做法。
一、充分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还成才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是不持久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作品要多赞扬、多鼓励,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作画的热情。另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像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及海边的螺壳、小石子等都是幼儿开展手工活动的好材料。这些自然物能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玉米、小米制作,鲜藕、萝卜印画、麦秆吹画。如在《可爱的蝴蝶》活动中,幼儿找来了各种树叶、小米、大米等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花蝴蝶。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知道越多,理解也就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也就越丰富,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层。比如在教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时,应提前让孩子在入园和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马路上汽车的形状、颜色、分几部分,车头、车身、车轮是什么形状,在什么部位等。上课时通过向全体幼儿提问或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吧幼儿对汽车全面形象的认识展现出来,作画时才会有创作的思维雏形。比如在《太阳和月亮》的教学活动中,在此活动之前,老师事先先让幼儿观察月亮和太阳。活动中,采用提问方式;画圆圈时,教师可问幼儿这是太阳还是月亮?有的幼儿回答说;是太阳,可有的幼儿回答说;是太阳也可是月亮。那为什么呢?幼儿会告诉老师,月亮到‘十五’的时候是圆的。这就说明,幼儿平时的观察在此活动中起到了作用。幼儿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太阳和月亮》。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大量题材,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否则,会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影响美术教育的活动质量。幼儿园的活动丰富多彩,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孩子欣赏大自然景色物,多参加各项活动。
三、多给幼儿提供美术欣赏的机会。
在美术活动当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欣赏力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通过幼儿的视觉来欣赏美术作品获得知识,提高幼儿表达感情的情趣,使其在潜能绘画中得以发挥,认知和个性得以发展。但在欣赏中,教师应选相应美术欣赏材料,给予幼儿充足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进行感知、体验,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简明的描述,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但是在现在的幼儿园中除了在美术课中欣赏教师的范画、幼儿的美术作品外,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扩大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范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提供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欣赏作品。比如;齐白石的水墨画、横行的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等,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孩子们欢迎喜爱的。通过幼儿生动观察和老师指导,极易使幼儿理解画面。如徐悲鸿的《奔马图》真实展现了生活,为幼儿留下丰富的想象,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也增加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不同种类画出的精品供给幼儿欣赏。比如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绘画材料、方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使幼儿产生动手操作的愿望,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技能,使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完美地再现观察对象以及充分表达思维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多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
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在教学初期,我们先让幼儿学画,如苹果、梨、黄瓜等常见的开头比较简单的物体,让幼儿概况地说出形状,并把苹果同梨等行似物体做比较,让幼儿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出他们熟悉的有若干部分组成的物体。如小房子、卡车、小船、娃娃脸、鱼等,先将其分成若干份,再让幼儿组装起来,等到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不断变得敏感起来,储备一定的表现能力时,诱导他们将以上这些单个物体组成具有一定情节画面表象出来,情节简单的故事内容表现出来,如《小彩球》,在幼儿创作绘画时,幼儿有较好的绘画技能是前提,但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幼儿加以指导,为幼儿想象和创造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教师的激励和启发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幼儿提高创作的兴趣,打开思路。
五、要注重综合性课堂中的美术发展,培养幼儿美术技能。
培养幼儿美术技能是分科教学中的美术活动的重要教育目标。但是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而综合性课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目标从技能转向审美型。创作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妹、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其他有关心里成分的协调发展。如我在设计“庆六一”美术活动时,在幼儿画《我想要的礼物》美术活动,在幼儿动手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我需要一份怎样的礼物?为什么要这份礼物?思考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其内容,以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份礼物。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所画的礼物剪贴成一块题为“爸爸妈妈,这是我想要的礼物”墙报,并写上幼儿的心愿。这个活动达到了培养幼儿技能技巧的目的。另一方面,作为幼儿社会性培养的一个有机活动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日常生活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联系,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各种事物之间的想联系。
以上是我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探索积累的几点经验,,这些经验不断积累、沉淀,使我在教学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还成才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是不持久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作品要多赞扬、多鼓励,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作画的热情。另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像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及海边的螺壳、小石子等都是幼儿开展手工活动的好材料。这些自然物能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玉米、小米制作,鲜藕、萝卜印画、麦秆吹画。如在《可爱的蝴蝶》活动中,幼儿找来了各种树叶、小米、大米等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花蝴蝶。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知道越多,理解也就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也就越丰富,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层。比如在教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时,应提前让孩子在入园和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马路上汽车的形状、颜色、分几部分,车头、车身、车轮是什么形状,在什么部位等。上课时通过向全体幼儿提问或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吧幼儿对汽车全面形象的认识展现出来,作画时才会有创作的思维雏形。比如在《太阳和月亮》的教学活动中,在此活动之前,老师事先先让幼儿观察月亮和太阳。活动中,采用提问方式;画圆圈时,教师可问幼儿这是太阳还是月亮?有的幼儿回答说;是太阳,可有的幼儿回答说;是太阳也可是月亮。那为什么呢?幼儿会告诉老师,月亮到‘十五’的时候是圆的。这就说明,幼儿平时的观察在此活动中起到了作用。幼儿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太阳和月亮》。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大量题材,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否则,会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影响美术教育的活动质量。幼儿园的活动丰富多彩,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孩子欣赏大自然景色物,多参加各项活动。
三、多给幼儿提供美术欣赏的机会。
在美术活动当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欣赏力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通过幼儿的视觉来欣赏美术作品获得知识,提高幼儿表达感情的情趣,使其在潜能绘画中得以发挥,认知和个性得以发展。但在欣赏中,教师应选相应美术欣赏材料,给予幼儿充足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进行感知、体验,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简明的描述,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但是在现在的幼儿园中除了在美术课中欣赏教师的范画、幼儿的美术作品外,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扩大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范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提供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欣赏作品。比如;齐白石的水墨画、横行的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等,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孩子们欢迎喜爱的。通过幼儿生动观察和老师指导,极易使幼儿理解画面。如徐悲鸿的《奔马图》真实展现了生活,为幼儿留下丰富的想象,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也增加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不同种类画出的精品供给幼儿欣赏。比如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绘画材料、方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使幼儿产生动手操作的愿望,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技能,使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完美地再现观察对象以及充分表达思维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多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
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在教学初期,我们先让幼儿学画,如苹果、梨、黄瓜等常见的开头比较简单的物体,让幼儿概况地说出形状,并把苹果同梨等行似物体做比较,让幼儿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出他们熟悉的有若干部分组成的物体。如小房子、卡车、小船、娃娃脸、鱼等,先将其分成若干份,再让幼儿组装起来,等到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不断变得敏感起来,储备一定的表现能力时,诱导他们将以上这些单个物体组成具有一定情节画面表象出来,情节简单的故事内容表现出来,如《小彩球》,在幼儿创作绘画时,幼儿有较好的绘画技能是前提,但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幼儿加以指导,为幼儿想象和创造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教师的激励和启发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幼儿提高创作的兴趣,打开思路。
五、要注重综合性课堂中的美术发展,培养幼儿美术技能。
培养幼儿美术技能是分科教学中的美术活动的重要教育目标。但是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而综合性课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目标从技能转向审美型。创作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妹、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其他有关心里成分的协调发展。如我在设计“庆六一”美术活动时,在幼儿画《我想要的礼物》美术活动,在幼儿动手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我需要一份怎样的礼物?为什么要这份礼物?思考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其内容,以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份礼物。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所画的礼物剪贴成一块题为“爸爸妈妈,这是我想要的礼物”墙报,并写上幼儿的心愿。这个活动达到了培养幼儿技能技巧的目的。另一方面,作为幼儿社会性培养的一个有机活动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日常生活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联系,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各种事物之间的想联系。
以上是我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探索积累的几点经验,,这些经验不断积累、沉淀,使我在教学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