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物理的分层次教学

【作者】 钟长勇

【机构】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正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特别是在普通高中,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难度提高了,因此会有一部分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得懂,课本上的作业都会做 ,考试就不及格。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上课听得懂,作业做得来,考试不及格”。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初中物理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有些认为是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用心,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更有甚至认为是老师的原因。实际上主要原因是因为,初中的物理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物理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概念。思维梯度较大,对位移、加速度、力的合成和分解等概念难以理解,再加上较多地应用数学中的方程、图象等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初中阶段,许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物理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物理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在物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的作用是启发诱导,主体的作用是独立思考。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很少有学生思考、讨论、发问的时间。因此,形成了 “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物理规律的得出大都采用归纳法,而物理知识的应用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 ,所以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很不适应,而教师在习题讲解中只求数量,就题论题,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形成不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形成了“就题论题多,方法指导少”也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另外,像我们学校是位于小县城,而我校又是县普通高中,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中考的高低分数相差两百多分。每一位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教材和学习资料的整齐划一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也是引起两极分化的原因。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普通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2)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3)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4)单元考核层次化。单元考核要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摹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用附加题形式)。(5)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一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不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应把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实行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项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9)
  [4]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2000(7)
  [5]陈易峰著. 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M ] .
  [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