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牧区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与策略
【作者】 肉 措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民族中学
【摘要】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级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关键词】藏区学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正文】
培养藏族地区的民族英才是每一个藏区中学老师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在党中央的财政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领导的重视下,我区的中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西藏地区中学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它的优劣不仅关乎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乎着整个西藏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必须做好藏区民族中学的老师管理工作。只有兢兢业业、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将藏族地区的中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和水平。
受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藏区的中学老师的管理工作与汉族地区有所不同,它更需要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管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逐步适应学生的新需求。本文从老师班级管理常规工作入手,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经验、策略和效果。
一、先讲“育人”,后教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董进宇博士说,初中阶段的孩子都是小动物,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有一个“人化”的过程。近年来,西藏农牧区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有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对人才含义的错误理解,只注重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二是依赖学校,对孩子只管抚养,而不管教育。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随着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的日益加剧,只重智育不重德育似乎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实践证明,只抓智育不重视德育,这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不但不会使学生成才而且还会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从而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厌学,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而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德育的教育尤为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清楚,来到学校首先是来学做人的,其次才是学习。让学生有健康的情商,从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习。也对班级行之有效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仪表,立好规矩
首先要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然后再从内涵上丰富自己,努力做个好学生。尽管现在强调尊重个性,但个性必须坚持服从的原则。以校规校纪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基础。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审美观最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老师发现学生异常时,要及时予以提醒,或与本人交谈,或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行为变化。虽然事小,但它往往反映出学生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不及时引导,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或者影响周围的人。
三、平等相待,突出协作
平等是团结合作的基础。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形成轻松的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主要在于老师平时对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上,要强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只有学习上暂时的先进和落后,而无人格的差别。切忌“一俊遮百丑”的思想,这样既会制约优等生的发展又会制约班级整体的进步。
四、正面引导,善于鼓励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失败犯错中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率先示范,注重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个好班集体。用老师的行为带动学生的行为,老师要努力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特别是新班集体形成的初期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需要老师的引领。收获一种好的习惯,你就收获一个美好的前途,你也就会收获一生的幸福。
六、尊重藏族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教育本质要求。藏族学生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他们憨厚耿直、爽朗豪迈,情绪及心理都呈现多元化特点,除此之外他们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信仰和性格,规避他们情绪的多样性和脆弱性。这些不同要求广大在藏区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能够根据藏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
七、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服务社会,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在被人服务的同时也在服务他人。教育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我们作为藏区的老师应当摒弃传统高高在上的教育理念,不断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想学生之所想、机学生之所急,对学生要充满包容和爱心。具体应当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日常生活等,跟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鼓励后进生,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朋友,对于那些离家较远或者性格孤僻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照顾,比如说陪他们聊天,在生活上像父母那样关心体贴他们。只有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才能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不良互动关系,使学生们不再把自己当成铁面无情的管理者,而是把自己当知心人或者朋友。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必然会带来良好的班级管理效应,老师和学生不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彼此的良师益友。
小结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以上仅是我对西藏牧区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微薄的体会,加上部分阅读过程中的理论借鉴,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西藏牧区老师们的班级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培养藏族地区的民族英才是每一个藏区中学老师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在党中央的财政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领导的重视下,我区的中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西藏地区中学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它的优劣不仅关乎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乎着整个西藏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必须做好藏区民族中学的老师管理工作。只有兢兢业业、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将藏族地区的中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和水平。
受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藏区的中学老师的管理工作与汉族地区有所不同,它更需要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管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逐步适应学生的新需求。本文从老师班级管理常规工作入手,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经验、策略和效果。
一、先讲“育人”,后教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董进宇博士说,初中阶段的孩子都是小动物,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有一个“人化”的过程。近年来,西藏农牧区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有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对人才含义的错误理解,只注重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二是依赖学校,对孩子只管抚养,而不管教育。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随着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的日益加剧,只重智育不重德育似乎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实践证明,只抓智育不重视德育,这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不但不会使学生成才而且还会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从而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厌学,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而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德育的教育尤为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清楚,来到学校首先是来学做人的,其次才是学习。让学生有健康的情商,从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习。也对班级行之有效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仪表,立好规矩
首先要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然后再从内涵上丰富自己,努力做个好学生。尽管现在强调尊重个性,但个性必须坚持服从的原则。以校规校纪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基础。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审美观最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老师发现学生异常时,要及时予以提醒,或与本人交谈,或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行为变化。虽然事小,但它往往反映出学生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不及时引导,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或者影响周围的人。
三、平等相待,突出协作
平等是团结合作的基础。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形成轻松的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主要在于老师平时对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上,要强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只有学习上暂时的先进和落后,而无人格的差别。切忌“一俊遮百丑”的思想,这样既会制约优等生的发展又会制约班级整体的进步。
四、正面引导,善于鼓励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失败犯错中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率先示范,注重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个好班集体。用老师的行为带动学生的行为,老师要努力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特别是新班集体形成的初期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需要老师的引领。收获一种好的习惯,你就收获一个美好的前途,你也就会收获一生的幸福。
六、尊重藏族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教育本质要求。藏族学生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他们憨厚耿直、爽朗豪迈,情绪及心理都呈现多元化特点,除此之外他们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信仰和性格,规避他们情绪的多样性和脆弱性。这些不同要求广大在藏区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能够根据藏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
七、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服务社会,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在被人服务的同时也在服务他人。教育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我们作为藏区的老师应当摒弃传统高高在上的教育理念,不断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想学生之所想、机学生之所急,对学生要充满包容和爱心。具体应当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日常生活等,跟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鼓励后进生,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朋友,对于那些离家较远或者性格孤僻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照顾,比如说陪他们聊天,在生活上像父母那样关心体贴他们。只有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才能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不良互动关系,使学生们不再把自己当成铁面无情的管理者,而是把自己当知心人或者朋友。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必然会带来良好的班级管理效应,老师和学生不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彼此的良师益友。
小结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以上仅是我对西藏牧区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微薄的体会,加上部分阅读过程中的理论借鉴,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西藏牧区老师们的班级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