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
【作者】 王 娇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中心学校
【摘要】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成就未来。“教贵引导,学贵领悟。”“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愚者待机遇,强者抢机遇,智者创机遇。让我们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关键词】小学语文;更新观念;激思启智;优化教学
【正文】
感动是学习的动力,感觉是学习的入门,感知是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习的升华,感恩是学习的境界。教学的本质要求: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我们只有相信学生,解放学生,科学地培养学生,才能抓住根本,提质增效,寓教于乐。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自主学习
陈旧的教育观念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收效甚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卓有成效。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时代所迫。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学生方法、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新教学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落实课标精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全面发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新课程理念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切语文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获得。
当然,新课程改革,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表示教师可以将课堂放任自流地交给学生。任何时候,“教”的指导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有效的“学”,才是硬道理。
减负增效,少教多学。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提倡“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观察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体验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思维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阅读多一点。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实施少教多学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也就是说,教学要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教”的目的是“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少教多学的“教”要能让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语文。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问难、善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敢于尝试操作,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策略,成就精彩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新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受益。教学内容力求选择生活性、实用性、娱乐性、交际性、口语性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丰富多样、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实施分层教学、安排自主学习、追求合作学习、讲究探究学习,举行演讲比赛、举办诗歌朗诵会、做游戏等等。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都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我组织学习《将相和》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再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对于扮演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学生,我则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指导,以让他们对各个人物角色的语言、神态、性格等灵活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学,使语文课堂显得精彩生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懂得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懂得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和为贵”的道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高效课堂,教师要精心备课,学生要充分预习;高效课堂,教师要精讲巧讲,学生要多说多做;高效课堂,教师要注意启悟,学生要加强感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想象申培养语感;在生活中培养语感;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的悟学理念融入到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灵动起来,效益好起来。
三、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快乐学习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悟学理念告诉我们:“学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乐趣;用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意义。”悟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上对学生的表现是由低级到高级,也就是从“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到“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再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理想境界。悟学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学习、生活应该是充满情趣,富有诗意的。我们只有引领学生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才能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的快乐跟随你。情深意切,其乐融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情境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睿智,强化学生品德。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语文学习情景,让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文教学要如说书人那样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造,把平面、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赋于教材以生命力,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我组织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一文时,课前先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荷花图,再自己画一幅荷塘美景图,并配上合适的说明文字。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画的荷花,我结合学生的画作启发引导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花瓣儿全都舒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呢,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描写荷花优美姿态的语句。再让学生模仿着说。有的说:“我看见有的荷花很害羞地低着头……”有的说:“有的荷花好像绽开了笑脸……”还有的说:“有的荷花好像正在打瞌睡的小姑娘……”如此这般教学,学生不仅玩乐结合,还有效理解了课文内容,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开展高效课堂,应在“活”字上下工夫。新、奇、趣、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达到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满意。
总之,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在新课程改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注重挖掘学生潜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充满情趣,妙趣横生,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如期而至。
参考文献:
[1]宋晔.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措施[J].求知导刊.2015.12;
[2]韩文学.创设情境打造有效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才智[J],2015(5)。
[3]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马叶慧.“激趣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3);
[5]王晓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天下,2016。
感动是学习的动力,感觉是学习的入门,感知是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习的升华,感恩是学习的境界。教学的本质要求: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我们只有相信学生,解放学生,科学地培养学生,才能抓住根本,提质增效,寓教于乐。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自主学习
陈旧的教育观念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收效甚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卓有成效。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时代所迫。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学生方法、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新教学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落实课标精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全面发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新课程理念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切语文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获得。
当然,新课程改革,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表示教师可以将课堂放任自流地交给学生。任何时候,“教”的指导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有效的“学”,才是硬道理。
减负增效,少教多学。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提倡“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观察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体验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思维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阅读多一点。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实施少教多学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也就是说,教学要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教”的目的是“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少教多学的“教”要能让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语文。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问难、善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敢于尝试操作,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策略,成就精彩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新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受益。教学内容力求选择生活性、实用性、娱乐性、交际性、口语性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丰富多样、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实施分层教学、安排自主学习、追求合作学习、讲究探究学习,举行演讲比赛、举办诗歌朗诵会、做游戏等等。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都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我组织学习《将相和》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再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对于扮演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学生,我则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指导,以让他们对各个人物角色的语言、神态、性格等灵活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学,使语文课堂显得精彩生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懂得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懂得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和为贵”的道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高效课堂,教师要精心备课,学生要充分预习;高效课堂,教师要精讲巧讲,学生要多说多做;高效课堂,教师要注意启悟,学生要加强感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想象申培养语感;在生活中培养语感;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的悟学理念融入到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灵动起来,效益好起来。
三、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快乐学习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悟学理念告诉我们:“学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乐趣;用到老活到老,人生才更富有意义。”悟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上对学生的表现是由低级到高级,也就是从“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到“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再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理想境界。悟学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学习、生活应该是充满情趣,富有诗意的。我们只有引领学生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才能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的快乐跟随你。情深意切,其乐融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情境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睿智,强化学生品德。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语文学习情景,让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文教学要如说书人那样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造,把平面、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赋于教材以生命力,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我组织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一文时,课前先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荷花图,再自己画一幅荷塘美景图,并配上合适的说明文字。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画的荷花,我结合学生的画作启发引导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花瓣儿全都舒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呢,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描写荷花优美姿态的语句。再让学生模仿着说。有的说:“我看见有的荷花很害羞地低着头……”有的说:“有的荷花好像绽开了笑脸……”还有的说:“有的荷花好像正在打瞌睡的小姑娘……”如此这般教学,学生不仅玩乐结合,还有效理解了课文内容,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开展高效课堂,应在“活”字上下工夫。新、奇、趣、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达到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满意。
总之,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在新课程改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注重挖掘学生潜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充满情趣,妙趣横生,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如期而至。
参考文献:
[1]宋晔.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措施[J].求知导刊.2015.12;
[2]韩文学.创设情境打造有效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才智[J],2015(5)。
[3]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马叶慧.“激趣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3);
[5]王晓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天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