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作者】 石亚春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中学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新的时代、新的课程,应当有新的策略。美术课堂要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学习接受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赏识学生;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正文】
  美术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绘画能力的艺术。美术是艺术学科范畴,是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赏识教育,关爱学生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欣赏美,从激励开始。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新课程理念要求实施赏识教育。我们只要创建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美术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初中生心智不成熟,性格不稳定,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
  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我们要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用心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
  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赏识就是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成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认知水平,注重因材施教,讲究对症下药。力求竭尽全力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与进步的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只要我努力,成功属于我。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也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可见,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国现代特级教师孙双金这样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赏识是一枚火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能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我们的学生吧!
  爱学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献给我们,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生机一片,春光明媚,和谐美好。
  常言道: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美术教育,因为我懂得欣赏,所以我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尊敬。我的教学也因此日见成效。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倾泻。注重创设以激发兴趣为宗旨,以审美愉悦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以师生和谐融洽为主线的情趣氛围,有意识地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激发兴趣,增强美感
  美术教育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与激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那么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爱美是人的天性。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如何增强学生的美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离不开享受美、发展美、人格美、有自信,只有认真落实美育元素,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
  愉悦的审美情趣,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如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而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激思启智,放飞思绪。就是要求美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想象力来自于有效的观察、深刻的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动脑、动观察。
  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如我在组织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注重文明举止等。
  陶冶情操,建立自信。生活充满矛盾,我们需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会休息,才会工作,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画不美,总是缺乏自信,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放松心情。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可能还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兴趣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率高起来,还得蹲下身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三、少教多学,促进自主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所进行的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力求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美术教材,学活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教是为了不教,教必须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主动学习。用人不疑人,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让学生会学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我们的课堂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少教多学,需要实施开放教学。少教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陶行知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引导自主学习,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引导,学生的学在主动。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只有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才会多一点;只有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才会多一点;只有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才会多一点;只有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感悟才会多一点。
  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因此,减负增效,与时俱进,就得当好向导,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教师有效的点拨、引导。如我组织学习《色彩的魅力》时,先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秀色可餐的各种景物、名人的风景画等,接着再欣赏各地区“春天”的不同色彩。学生被这迷人的春景感染,禁不住大呼:“春天真美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春天的美景留下来呢?”“想!”我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个大组,当宣布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多彩的春天留下来时,学生立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围坐在自己感兴趣的组里,分别画出自己喜爱的“春天”美景,最后,我又给每一组都发四张相同的有“树林”的装饰画,再看哪一组画的“春天更美丽”。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这样教学,既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玩乐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要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们得认真备课,做到精讲多练,方能奏效。
  总之,教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在主动中享受学习;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在互动中思想碰撞;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在会动中取长补短。教和学就会喜不自胜!
  参考文献:
  [1]谢彩云.“少教多学”探究[J];学周刊;2015年17期;
  [2]关娟.初中学生美术课堂自主学习探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5(1);
  [3]钱晶.美术教学中优化自主教学的三种策略[J].中国美术教育,2014(6);
  [4]杨永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