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作者】 李本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着重强调了情境设置、算法多样化,使得小学计算教学有了新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的特点,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正文】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一、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
新教材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将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把抽象的计算知识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境,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当然,计算教学的情境不是随便乱用,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境,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或者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对于教学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所以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算理比较抽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牵引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注重探索算法、算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统一。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交流多种算法时,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要看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思路,要及时寻求快速、简洁、容易的方法,这样效率就提高了。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归宿,优化才是数学的本质。
三、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上是由口算、听算、视算、心算和估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因此说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算和笔算能力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结合日常运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实现的,要进行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有梯度的训练。
四、注重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而且是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计算教学需要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教学中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与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关系密切。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长此以往,具有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会降低很多。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总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作为教师,要有着较高的素养以及适当的教学调控能力,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耿玲.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2]周玲燕.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 中华少年 2015年17期
[3]曾玉梅.关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年02期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一、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
新教材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将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把抽象的计算知识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境,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当然,计算教学的情境不是随便乱用,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境,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或者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对于教学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所以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算理比较抽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牵引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注重探索算法、算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统一。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交流多种算法时,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要看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思路,要及时寻求快速、简洁、容易的方法,这样效率就提高了。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归宿,优化才是数学的本质。
三、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上是由口算、听算、视算、心算和估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因此说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算和笔算能力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结合日常运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实现的,要进行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有梯度的训练。
四、注重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而且是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计算教学需要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教学中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与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关系密切。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长此以往,具有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会降低很多。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总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作为教师,要有着较高的素养以及适当的教学调控能力,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耿玲.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2]周玲燕.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 中华少年 2015年17期
[3]曾玉梅.关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