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作者】 卡毛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新课改下,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意识到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数学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全体学生、照顾学困生,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来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并用心设计和批改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力,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态度
【正文】
  一、数学情感态度的概述 
  “数学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它包含有学生对数学信息材料的接受程度,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对待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等。因此,新课程改革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的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抽象概括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性与体验性。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使学生感到数学通俗、明白、易懂,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成“周长”概念,可以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先说动物园举行跑步比赛,两只乌龟绕两片大小不同的叶子边缘爬一圈,速度不一样的两只乌龟哪只是冠军?然后在学生的疑问中解释了乌龟爬的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这样就形象的解释了周长的概念。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很有意思,也很有用,从而对数学产生好感。 
  (二)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 
  数学是一门内容抽象,比较枯燥的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学科。因此有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困难,甚者更会产生厌倦心理。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通过教材发生关系的,教材是冰冷的,没有感情的,但是教师和学生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小学生在学习理性的、枯燥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和困惑,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给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继续探索。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好玩的,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呢?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努力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更快一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了,自然更愿意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就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学生在学中不知不觉的爱上数学。在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方式很多,除了教师常用的任务操作、实验演示游戏表演、比赛竞争等方式外,以下几种组织训练形式,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对激发情感效果较佳。(1)采取故事导入让学生入其境。将习题编成简短的故事,由于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特点,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2)上课过程中故意“卖弄”,让学生求知若渴。如教学一笔画原理时教师告诉学生,不管大家随便列举哪个图形,老师一眼就能判断能否一笔画出来,不信可以试试。学生举例,果然如此。学生想:老师用了什么诀窍呢?从而产生了急于求知的愿望。“火候”到了,教师趁机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数学“王国”。(3)环环相扣,举一反三。如教学“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知识时,课过半节,学生开始觉得疲惫,此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过一点可以有无数条直线”,教师设计了画直线比赛,一分钟内看谁画的直线多。学生通过比赛激发了兴趣,但教师醉翁之意不在酒,抓住时机问:“如果给时间让你一直画下去,你能画多少条?”由此引发学生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2.关注全体学生,照顾学困生,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帮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学生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并非所有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都一样的,教师兼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照顾那些领悟能力比较慢,比较调皮的学生,让全体学生对数学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同时帮助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学习成功,引发他们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小学生都喜欢提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不同,学困生经常会问一些很简单,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但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决不能挖苦、讽刺,仍然要用激励的语言、肯定的手势,默许的眼神来对待他们,教学中教师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从错误逐步走向成功。 
  (三)用心设计及精心批改作业,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现在中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老师都是采取新课改理念上课, 学生在课堂上的负担减轻了许多,但是问题又随之产生了。上课时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好玩的,老师讲的知识点自己都明白都理解,但是下课了又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就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有趣,但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体验不到自己做题成功的经验,长期以往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了。作为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要用心设计课后作业。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善于辅助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对作业态度始终保持热情。简短的评语,简洁的一个激励符号,评比作业明星,优秀作业展览等等,都是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有效的助推剂。批语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保持高度的热情,培养其热爱数学的情感态度,真正实现新课改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需要老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课堂内外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正确地、及时地、适当地进行情感激发。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欲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之中体验到乐趣,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达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