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激发兴趣 快乐识字

【作者】 王家琼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法斗乡法斗小学

【摘要】“人生识字聪明始。”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语文;引入生活;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正文】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认识文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的字幕,教室里贴的名言、课程表、同学姓名、街上的广告、路牌名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识字的教材。
  二、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采用猜字谜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或者学生给出谜面,学生用手在桌子上写一写,在猜出字谜的同时,学生也就记住了这个字。如:“有土可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跑遍天下。”——也。“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碰上一场雨,探头笑嘻嘻——笋”。“耳朵总是听,动脑我最行——聪”、“暂时离开一日—斩”、“一点一横长,两点在下方,大口张着嘴,八口里面藏——商”、“一人一口一只手——拾”等。
  在巩固汉字阶段,我设计了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红灯、绿灯”的游戏:“开火车”的学生读对了,大家就亮出“绿灯”,并齐说“走”;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齐说“停”。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读对后才能得到“绿灯”通过。这个游戏因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感受到游戏识字的快乐。
  三、创新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产生成就感,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波”字时,有的学生用“破”换偏旁,有的学生用“坡”字换偏旁;学习“暂”字时,有的学生说“暂”就是“斩+日”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暂”字是“渐”字换偏旁。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创设情景的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孩子们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识字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阅读同步。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阅读时提出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边读边用笔圈出课后生字,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有意识地认读生字,既读准了生字的音,又注意了生字的形。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生字的音形后,可安排同桌相互教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这又是第二次认读生字。第三次认读生字是让学生找自已的朋友阅读课文,要注意看清楚容易读错的字。甚至有的同学会找老师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会更加注意生字的读音了。通过三次不同方式的阅读课文,学生基本掌握了生字的音形。对于生字的意思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使生字的音、形、义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被学生掌握。(1)读熟课文,读准音,查阅和课文有关的资料;(2)圈出你的生字朋友;(3)思考你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4)做出生字卡片。无论是常规活动还是校本活动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抓住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快速识字,并不易遗忘,还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是象形字。这类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引导学生将字与图片对应起来,再识记,轻而易举。如:“石”、“山”、“田”、“水”、“火”、“日”等,在课堂上这类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随后,他们又会遇到根据意思选出来的会意字。如“苗”字,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田里长出草。不就是“苗”吗”?(用此方法认识“休”“灭”“笔”等)这样特殊的字,学生领会了其意,很快便记住了其形。而汉字大部分是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形声字。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常用的偏旁的意思后,就能抓住形声字表意的特点,通过加、换偏旁把字归类理解,记忆字音和字形。如“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分别可以变成“清、晴、蜻、请、情……”此外引导学生将字按偏旁部首进行整理记忆,也是一种巩固识字的良好方法。总之,把分布在课文中的生字根据造字的规律串起来,能降低识字难点,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像、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发现中轻松识字,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巧妙激趣 轻松识字[J]小学教学设计,2009.(4);
  [2]朱亚斌.快乐?自主?创新识字[J]现代阅读,2014.(3);
  [3]孙霞霞.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趣”[J]才智,2015(24);
  [4]刘志敏,沈刚.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J]文学教育,2016.(3);
  [5]王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