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比本领》教学设计
【作者】 高 凌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学校
【正文】 一、学情分析
孩子们大部分可以比较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有一定的根据问题勾画、精读课文的能力。老师重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的转变,从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学习生字、记忆字形;学会抓学会在具体的学习中,合作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汉字14个,会写1个生字,理解文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对比描写梅花鹿和猴子想法与行动中的语句,领会课文主题。
情感态度目标:
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理解文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主题,有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生成问题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今天呀,他们两个要进行一场比赛,大家猜猜谁能赢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摘苹果读词语,全班正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答疑解惑
1、他们俩为什么比本领?怎么比本领?比本领结果怎么样?现在请孩子们边看图边听老师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
(生边听边看动画演示课件。)
2、孩子们,这个故事讲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两个小动物比本领。梅花鹿有什么本领?金丝猴有什么本领?(请生读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梅花鹿的本领,用波浪线勾出金丝猴的本领。)
(梅花鹿有跑的快的本领,金丝猴有爬树的本领。)
3、梅花鹿有跑得快的本领,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赶快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梅花鹿飞快的……一口气……轻轻一跳)
(师):跑得快,梅花鹿的本领真大。哪个孩子还能让梅花鹿跑的更快一些。
生再读句。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你把“飞快地”、“一口气”这两个词读得快,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梅花鹿跑得确实快。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吗?这可是一条河,咱们能跳得过去吗?
(师):可梅花鹿只轻轻一下就跳过了河,本领大不大?
(师):所以孩子们还要把“轻轻一跳”读得轻一些,这样,才能让人感觉梅花鹿确实本领很大。
生读句子
(师):梅花鹿不但跑得快,过河也那么轻松,他的本领真大!对,就这样读,孩子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
(师):再一起读读,一起夸夸梅花鹿,让他的心里乐开花!
生齐读句
(师):梅花鹿的本领真大呀,从小朋友们的脸上上,我看出你们都很佩服他,难怪梅花鹿自己——(展示词卡:得意扬扬)。
(生):得意扬扬
(师):这个词说明梅花鹿?
(得意,骄傲)
谁来表演下梅花鹿得意扬扬的样子?说说他得意的话(高昂着头,喜滋滋地):还是我的本领大!
(师):既然梅花鹿的本领这么大,那他一定能摘到果子吗?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会爬树。
(出示句子):可是,果树太高了……
(师):刚才还得意扬扬的梅花鹿现在怎样了?
(师):展示词卡:垂头丧气
读了这个词,你觉得梅花鹿心情怎样?(读好这个词,抽生读)
(师):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肯定是赢不了这场比赛,心里好失望,好难受啊!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师指词语):比赛一开始,梅花鹿轻轻一跳过了河,多了不起的本领呀!所以他——
(生):得意扬扬
(师):当他怎么也摘不到果子时,只好——垂头丧气。
(师):孩子们怎么还得意扬扬的?再轻一些,表现的更形象一些。
(生垂下了头,低缓地):垂头丧气。
(师):把这种感觉带到课文中去,让我们读出前后不一样的梅花鹿来。男生读写垂头丧气的梅花鹿的句子,女生读写得意扬扬的梅花鹿的句子。
男女生读句
(师):梅花鹿跑这么快也没摘到果子,是因为他不会爬树。那金丝猴可是爬树高手,它一定能摘到果子了吧?
(师):为什么呀?
(师):对呀,过不了河,怎么摘果子啊?那真是有本领也使不上,金丝猴多着急啊,哪个词可以看出金丝猴特别着急?读读句子,找一找。
(生):急得团团转。
(师出词卡):眼看比赛就要输了,金丝猴——
(生着急地):急得团团转
4、(师):同学们注意到急得团团转里面有一个“得”了吗?为什么不是“的”或者“地”
请同学们看一段微课。
5、(师):这场比赛结果都没摘到果子。为什么本领高强的两个小动物都没摘到果子,我们来研究研究大象伯伯出的考题。(出示)齐读大象伯伯说的话。
(师):其实,大象伯伯的考题中有一句话太关键了,它告诉我们摘果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好好读读,你找到了吗?
(师赞赏地):分析得很有道理!一起读这句话
(师):看来,他们俩要同时具备这个本领才能完成任务
(三)解决问题 展示自我
1、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孩子们明白了,两个小动物也明白了,他们明白了什么呢?
2、完成填空题
(四)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1、(师):孩子们,看来合作很重要,合作可以收获成功,合作可以摘取胜利的果实,合作可以做成很多无法做成的事。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可太多了,回忆一下,你和小伙伴合作做成功过哪些事?
(师):对呀,比赛时,合作可以让我们赢得成功的喜悦;美术课时,合作可以让我们做出更精美的作品;遇到困难时,合作是解决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2、作业 :推荐阅读:(1)、《农夫和他的儿子》
(2)、语文七色光六——日积月累
四、课后反思
经过年级组的研讨,教学环节确定下来:把识字融入故事教学之中,利用已经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培养孩子的精读能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猴子、梅花鹿的心理变化,从而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营造情境,调动孩子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出示动物头像引入,让孩子和主人公打招呼,把孩子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再用“摘苹果”游戏复习生词,契合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故事情节作为主线,即便是进行词句、识字等知识点的训练,也借助故事主人公之口融入故事之中。
2.分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入故事的核心之后,让孩子用“读、勾、体会、感情朗读”等学习方法进行分层训练。出示重点句,引导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垂头丧气、得意洋洋、一口气、急得团团转、一定”等,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做动作、补充人物语言、情景体验等多种方式,调动孩子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如体会“一口气、轻轻一跳”,让孩子做一做,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觉得梅花鹿怎么样?学生说出:自信、轻松、容易等,在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完整地进行表达。同时,结合课文进行识字,如:“急”,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并根据偏旁编故事记忆字形,再放到句子中朗读。在重点区别“俩、两”的用法时,我利用同学读句子,另外同学评价,将字的不同读法融入其中。“他们俩读得怎么样?”“他们两个读得怎么样?”在朗读、问答中不断巩固读法,并用对比填空强化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用法上的不同(带量词与不带量词),当堂过手,提高课堂的容量与效益。除朗读落实,随文识字,在本课还进行了书写的指导。“象”是个笔画繁多的字,经过老师的提示,学生将每个笔画都结合大象的特点想象成了大象身体的各个部位,象头、象牙、象尾巴等,在趣味中记忆字形,观察字形,书写生字。
3.重视教学环节设计,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与“度”,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大众化”和“精品化”的环节设置。“摘苹果”“开火车”“角色朗读”“两与俩”都可以很多孩子参与(或在老师提示下参与),每个孩子都能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则可以发挥学习能力较强孩子的“领袖”作用,辐射到全班,学生在交流中汲取知识,提高精读能力,引导思考的深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教学目标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基础知识过手,孩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如果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拓展阅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使文本的内容得以延伸。
孩子们大部分可以比较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有一定的根据问题勾画、精读课文的能力。老师重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的转变,从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学习生字、记忆字形;学会抓学会在具体的学习中,合作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汉字14个,会写1个生字,理解文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对比描写梅花鹿和猴子想法与行动中的语句,领会课文主题。
情感态度目标:
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理解文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主题,有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生成问题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今天呀,他们两个要进行一场比赛,大家猜猜谁能赢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摘苹果读词语,全班正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答疑解惑
1、他们俩为什么比本领?怎么比本领?比本领结果怎么样?现在请孩子们边看图边听老师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
(生边听边看动画演示课件。)
2、孩子们,这个故事讲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两个小动物比本领。梅花鹿有什么本领?金丝猴有什么本领?(请生读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梅花鹿的本领,用波浪线勾出金丝猴的本领。)
(梅花鹿有跑的快的本领,金丝猴有爬树的本领。)
3、梅花鹿有跑得快的本领,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赶快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梅花鹿飞快的……一口气……轻轻一跳)
(师):跑得快,梅花鹿的本领真大。哪个孩子还能让梅花鹿跑的更快一些。
生再读句。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你把“飞快地”、“一口气”这两个词读得快,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梅花鹿跑得确实快。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吗?这可是一条河,咱们能跳得过去吗?
(师):可梅花鹿只轻轻一下就跳过了河,本领大不大?
(师):所以孩子们还要把“轻轻一跳”读得轻一些,这样,才能让人感觉梅花鹿确实本领很大。
生读句子
(师):梅花鹿不但跑得快,过河也那么轻松,他的本领真大!对,就这样读,孩子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
(师):再一起读读,一起夸夸梅花鹿,让他的心里乐开花!
生齐读句
(师):梅花鹿的本领真大呀,从小朋友们的脸上上,我看出你们都很佩服他,难怪梅花鹿自己——(展示词卡:得意扬扬)。
(生):得意扬扬
(师):这个词说明梅花鹿?
(得意,骄傲)
谁来表演下梅花鹿得意扬扬的样子?说说他得意的话(高昂着头,喜滋滋地):还是我的本领大!
(师):既然梅花鹿的本领这么大,那他一定能摘到果子吗?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会爬树。
(出示句子):可是,果树太高了……
(师):刚才还得意扬扬的梅花鹿现在怎样了?
(师):展示词卡:垂头丧气
读了这个词,你觉得梅花鹿心情怎样?(读好这个词,抽生读)
(师):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肯定是赢不了这场比赛,心里好失望,好难受啊!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师指词语):比赛一开始,梅花鹿轻轻一跳过了河,多了不起的本领呀!所以他——
(生):得意扬扬
(师):当他怎么也摘不到果子时,只好——垂头丧气。
(师):孩子们怎么还得意扬扬的?再轻一些,表现的更形象一些。
(生垂下了头,低缓地):垂头丧气。
(师):把这种感觉带到课文中去,让我们读出前后不一样的梅花鹿来。男生读写垂头丧气的梅花鹿的句子,女生读写得意扬扬的梅花鹿的句子。
男女生读句
(师):梅花鹿跑这么快也没摘到果子,是因为他不会爬树。那金丝猴可是爬树高手,它一定能摘到果子了吧?
(师):为什么呀?
(师):对呀,过不了河,怎么摘果子啊?那真是有本领也使不上,金丝猴多着急啊,哪个词可以看出金丝猴特别着急?读读句子,找一找。
(生):急得团团转。
(师出词卡):眼看比赛就要输了,金丝猴——
(生着急地):急得团团转
4、(师):同学们注意到急得团团转里面有一个“得”了吗?为什么不是“的”或者“地”
请同学们看一段微课。
5、(师):这场比赛结果都没摘到果子。为什么本领高强的两个小动物都没摘到果子,我们来研究研究大象伯伯出的考题。(出示)齐读大象伯伯说的话。
(师):其实,大象伯伯的考题中有一句话太关键了,它告诉我们摘果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好好读读,你找到了吗?
(师赞赏地):分析得很有道理!一起读这句话
(师):看来,他们俩要同时具备这个本领才能完成任务
(三)解决问题 展示自我
1、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孩子们明白了,两个小动物也明白了,他们明白了什么呢?
2、完成填空题
(四)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1、(师):孩子们,看来合作很重要,合作可以收获成功,合作可以摘取胜利的果实,合作可以做成很多无法做成的事。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可太多了,回忆一下,你和小伙伴合作做成功过哪些事?
(师):对呀,比赛时,合作可以让我们赢得成功的喜悦;美术课时,合作可以让我们做出更精美的作品;遇到困难时,合作是解决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2、作业 :推荐阅读:(1)、《农夫和他的儿子》
(2)、语文七色光六——日积月累
四、课后反思
经过年级组的研讨,教学环节确定下来:把识字融入故事教学之中,利用已经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培养孩子的精读能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猴子、梅花鹿的心理变化,从而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营造情境,调动孩子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出示动物头像引入,让孩子和主人公打招呼,把孩子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再用“摘苹果”游戏复习生词,契合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故事情节作为主线,即便是进行词句、识字等知识点的训练,也借助故事主人公之口融入故事之中。
2.分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入故事的核心之后,让孩子用“读、勾、体会、感情朗读”等学习方法进行分层训练。出示重点句,引导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垂头丧气、得意洋洋、一口气、急得团团转、一定”等,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做动作、补充人物语言、情景体验等多种方式,调动孩子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如体会“一口气、轻轻一跳”,让孩子做一做,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觉得梅花鹿怎么样?学生说出:自信、轻松、容易等,在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完整地进行表达。同时,结合课文进行识字,如:“急”,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并根据偏旁编故事记忆字形,再放到句子中朗读。在重点区别“俩、两”的用法时,我利用同学读句子,另外同学评价,将字的不同读法融入其中。“他们俩读得怎么样?”“他们两个读得怎么样?”在朗读、问答中不断巩固读法,并用对比填空强化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用法上的不同(带量词与不带量词),当堂过手,提高课堂的容量与效益。除朗读落实,随文识字,在本课还进行了书写的指导。“象”是个笔画繁多的字,经过老师的提示,学生将每个笔画都结合大象的特点想象成了大象身体的各个部位,象头、象牙、象尾巴等,在趣味中记忆字形,观察字形,书写生字。
3.重视教学环节设计,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与“度”,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大众化”和“精品化”的环节设置。“摘苹果”“开火车”“角色朗读”“两与俩”都可以很多孩子参与(或在老师提示下参与),每个孩子都能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则可以发挥学习能力较强孩子的“领袖”作用,辐射到全班,学生在交流中汲取知识,提高精读能力,引导思考的深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教学目标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基础知识过手,孩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如果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拓展阅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使文本的内容得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