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且思、且试、且前行——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作者】 邢文军

【机构】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中学



【正文】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官不大,操心不少。尤其是当班上的学生有个磕磕碰碰,这一天都会在沉重中度过。做班主任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吗?怎样才能变“痛苦的应付”为“快乐的工作”呢?怎样从繁重的工作中跳出来还能提升学生成绩呢?经过几年的历练和老师们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摸索,渐渐有了一套不太成熟的方法。
  一、多点交流、多些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得益于学校暑假前提前分班,举办师生见面会、召开家长会的制度。很多事情总能提前得到解决。我会利用家长会提前同家长交流:让家长明白各位老师的授课思路、方式,孩子学习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假期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会让家长为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让我对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同家长交换电话号码,以便交流。这种交流不但是在假期,我每个月最低限度都会和家长交流一次。同时还会创建班级QQ群。抽时间在群里陪学生聊天,这样,总会悄悄了解到学生的秘密,以便工作中“有的放矢”将一些问题消失于无形。这样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班上学生的特点我基本会掌握个七七八八,这样做的益处在新学期都会显现出来。
  这学期班上有个叫马涵硕的孩子,刚看到名单时,就有老师告诉我说:“这个孩子有潜在抑郁症、狂躁症”。她初三的老师也过来给我“打防疫针”道:“这孩子还真不能管。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你批评她她就用‘我有病’来顶你。从初一到初三每个老师都小心翼翼对之,你也注意一下。”感激这位老师的提醒。马涵硕这个名字也在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师生见面会时我第一个点了马涵硕的名。一个挺有个性的孩子是我最初的印象。在随后的交流中又发现她性格中存在“张狂”的因子,说话、做事不管不顾的。假期浏览QQ时,马涵硕的头像总是亮的。感慨她贪玩的同时也有些庆幸:毕竟只有她上网,我才能了解她真实的想法。假期中花了很长的时间同她交流,从她的答语中分析其性格。她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她说:“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老师们也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回了她一个大大的问号。隔了一段时间,她才写到:对于别人来说稀松平常的事,放在我身上却成了了不起的事……。
  我不知道是否算是找到了马涵硕的症结所在。开学时也尽量避讳着不在明面上特意关注她,就和普通学生一样,她确实是在进步中。类似于:撕书、顶嘴的事还真没有发生。我欣喜于她的改变,却从来不会盲目的表扬她。当然她并不是完全的转变好,时不时也会管不住自己,我对她也不会放纵,该批评就批评。在我的批评中她却进步着,也许孩子本来要的就是和别人一样。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不同性格的孩子适用于不同的方法,重点在于老师的观察,以及对孩子性格的把握。正如俗语云“治人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因着与学生、家长的恰当交流,我正确的把握每个孩子的性格,方才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所教的每批学生成绩较之初三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中考上线率也名列前茅。
  二、找好帮手,加强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坚信:凡事都要踏实地去做,不鹜于虚名,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作,才能使事业有所成就。
  1、班委会的组建
  我班的班干部通常是开学两个星期之后,通过半民主的方式选拔的。何为半民主呢?即开学伊始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品德、学习成绩、管理能力等几方面观察班上的学生,以便在干部选举中推荐合格的人选。学生意见再加上班主任的半数考量意见,确定为最终结果。
  班级干部的作用就是为了班级管理。对他们我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我手下的班干部往往比普通学生受的批评多好几倍。同样的他们的能力也高很多。(很多孩子升入高中后,都进入了学生会)但却没人因此而畏难、退缩。这得益于我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心理的正确把握。我很同意一种观点:教师可以不是心理学专家,但教师必须要有心理知识储备。找对了切入点,只需一句话就可以震撼到孩子的心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班委会的运行
  为了切实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委会组建的第一个星期,成员会在我的指导下工作;第二个星期自己试行工作,周五班会时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到了第三个星期我就开始放手,这时我只负责在暗处观察,指出其不足。一个月之后班委会成员往往也能做到各司其职。我也坚信:即使我一个月不在学校,班级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令我惊喜的是每年的学习委员,总能绞尽脑汁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班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我的方式的可行性。今年学校的队列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从选拔队员到平日的训练都由班委会成员全权负责,最终两项比赛我班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并且分数遥遥领先。
  三、多些关爱,多些指导,提升临界生素质
  没有爱的教育最多只能算管理,充满爱的教育叫阳光教育。让孩子沐浴在阳光里,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能感受到被老师关注,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孙模娇是我前年教过的学生,她给我的印象是乖巧、懂事、认真、刻苦,但是可能学习方法不太对头,再加上基础不太扎实,她的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水平,当时我把她定为临界生。发现她对自己信心不足,但是又不甘心放弃,很是矛盾。于是我定期找她谈话,掌握她思想波动情况。一方面我以鼓励为主,鼓励她要树立信心,敢于直面。另一方面我也给她一定压力,告诉她现在处于临界点,要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才能超越自我,但是一旦有稍微的懈怠,就可能名落孙山。为了提高她复习的效率我给她以学法上的指导,帮她调整复习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模娇顺利考入高中。
  中考成绩公布后我接到她的电话,她说:“老师,谢谢您,没有您,我不可能考上高中。”我很激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学生捷报频传后的喜悦,莫过于获得学生对老师付出的感激之情,学生如斯,夫复何求。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无论做什么都不应只追求一种表象,而是将其根植于学生的骨髓。也许我在教他们的时候,他们感觉不到。但我并不感到失意:因为每年教师节返校看我的学生也是最多的。能在学生心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我觉得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