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规则意识运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作者】 徐会彬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了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可行性,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规则意识;安全健康;习惯养成
【正文】
当今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规则在体育中出现得很多,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的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亦可称之为规则,等等。换言之,所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活动均与规则相关联,这是由体育的特性所决定的。[4]在体育学习中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不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够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那么,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理论途径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命观、价值观、健康观、娱乐休闲观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应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意识及人的生理、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先对各种体育规则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精加工,然后再将它们做成课件或视频,最后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教学,向广大学生普传授体育规则知识的同时,达到规则意识对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途径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也应该成为规则意识教育的主导者、倡导者和执行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对规则意识的思想认识,通过体育教学的实施教育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不断提高,树立健康第一、珍视生命、养成安全健康生活习惯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体验式”授课,可以把体育规则的内容和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根据规则可以设计自救自护的游戏,开展一些安全技能训练,如“人工呼吸、外伤如何止血、遇到交通意外如何报警”等,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器材创设马路、绿化带、斑马线、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有关交通的场景,让部分学生扮演各类车辆和红绿灯,其他人进行快速过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道路前行等练习。如果发生车祸受伤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治方法,课上重点让学生学习压迫止血、包扎伤口、如何判断骨折和脱臼以及利用木板固定断臂等方法,在体育教学规则的基础上,以此强化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养成。
1通过师生共同制定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体验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中规则需要的项目性质而言,主要有道德方面的规则、学习方面的规则、安全方面的规则、秩序方面的规则、人际方面的规则等内容。上述课堂规则的制定不可凭教师的好恶独断制定,而应经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形成共识,使学生明白规则制定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共同制定出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遵守规则的意识体验,学生也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让学生明白制定这些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进而渗透到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2通过教学内容学习,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渗透在生活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例如:学生学完了篮球的基本技术,通常会进行教学比赛。此时教师就需要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学生通过比赛规则的学习,明白了只有遵守规则,才有可能使比赛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才不至于发生伤害。通过经常性学习与实践,学生便会在篮球练习的实践中逐步养成遵守比赛规则的习惯。应用到生活中去就是遵守交通规则、各种器具的使用规则等,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际,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有利于各种安全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3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运用体育教学过程中规则意识进行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对现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保证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身体力行,宣传、引导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防止教学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则意识。通过严格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比赛规则、不违规操作、不盲目大胆,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各种规则。将这些规则意识培养渗透、引入到生活中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适应,有利于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符合教师、学生希望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通过教学内容学习,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等来进行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杰尘.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34)
[2]李玉森.争做优秀的判裁员[J].中国工作犬业,2007,06
当今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规则在体育中出现得很多,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的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亦可称之为规则,等等。换言之,所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活动均与规则相关联,这是由体育的特性所决定的。[4]在体育学习中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不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够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那么,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理论途径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命观、价值观、健康观、娱乐休闲观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应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意识及人的生理、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先对各种体育规则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精加工,然后再将它们做成课件或视频,最后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教学,向广大学生普传授体育规则知识的同时,达到规则意识对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途径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也应该成为规则意识教育的主导者、倡导者和执行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对规则意识的思想认识,通过体育教学的实施教育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不断提高,树立健康第一、珍视生命、养成安全健康生活习惯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体验式”授课,可以把体育规则的内容和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根据规则可以设计自救自护的游戏,开展一些安全技能训练,如“人工呼吸、外伤如何止血、遇到交通意外如何报警”等,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器材创设马路、绿化带、斑马线、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有关交通的场景,让部分学生扮演各类车辆和红绿灯,其他人进行快速过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道路前行等练习。如果发生车祸受伤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治方法,课上重点让学生学习压迫止血、包扎伤口、如何判断骨折和脱臼以及利用木板固定断臂等方法,在体育教学规则的基础上,以此强化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养成。
1通过师生共同制定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体验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中规则需要的项目性质而言,主要有道德方面的规则、学习方面的规则、安全方面的规则、秩序方面的规则、人际方面的规则等内容。上述课堂规则的制定不可凭教师的好恶独断制定,而应经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形成共识,使学生明白规则制定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共同制定出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遵守规则的意识体验,学生也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让学生明白制定这些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进而渗透到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2通过教学内容学习,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渗透在生活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例如:学生学完了篮球的基本技术,通常会进行教学比赛。此时教师就需要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学生通过比赛规则的学习,明白了只有遵守规则,才有可能使比赛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才不至于发生伤害。通过经常性学习与实践,学生便会在篮球练习的实践中逐步养成遵守比赛规则的习惯。应用到生活中去就是遵守交通规则、各种器具的使用规则等,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际,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有利于各种安全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3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运用体育教学过程中规则意识进行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对现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保证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身体力行,宣传、引导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防止教学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则意识。通过严格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比赛规则、不违规操作、不盲目大胆,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各种规则。将这些规则意识培养渗透、引入到生活中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适应,有利于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符合教师、学生希望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规则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通过教学内容学习,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等来进行学生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杰尘.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34)
[2]李玉森.争做优秀的判裁员[J].中国工作犬业,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