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者】 王 坤
【机构】 山东省青岛九联中学
【摘要】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存在很大难度。其中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难读,难记,难应用。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就是要让学生真实地去体验与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果、有效率、有质量。【关键词】英语;英语教学;自主;兴趣
【正文】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是: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变来变去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教得辛劳,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以“填鸭式”教法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变革。由原来让学生记住知识变成用什么手段获得知识。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必须彻底改变目前耗时多、收效低的教学状况。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课堂中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的科学精神,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一、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途径
1、提供真实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感悟。将学生带到一定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宛如置身于某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感情的欲望。如游戏导入情景,为了让学生感受”carefully”,我在每组设置了一些难度较高的”走迷宫”游戏,一不小心就会走错。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走着,我乘机在旁边小声地喊:”walk carefully,walk carefully”。没有集体教学,但是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觉他们是听懂了,而且也能学着我向其他组喊:”walk carefully,walk carefully”。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其含义。感觉了,理解了,再运用。印象深刻,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认为,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另外,我通常还会采用表演、画图、提供实物等多种方式,力争给我的学生一个最真实的环境。
2、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在人物处境中体验与感悟。如教学“tired/thirsty/hungry/cold/这些单词,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感悟呢?我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画面,“she can’t go home .because she haven’t sold her matches in her hands. now, how does she feel?” “maybe she is tired/thirsty/hungry/cold/”学生们体验着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带着同情的语气猜测起来,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新单词。”she is very pitiful”“i think her father is very fierce.”“和小女孩比,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学生们继续讨论着。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体验的升华,是感悟。在学生讨论过后,我再总结性地将”可怜、凶饿、幸福、幸运”教授给学生,他们学得特别认真。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
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语法为主,弱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普遍难以提高。教学手法单一。一门语言的学习,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将人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目前,初中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语言学习主要环境还是课堂。而现在大部分英语课教师还是处于“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状态,并且简单地认为自己依然还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地由自己来确定课程大纲,并选择授课方法。初中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很多学生是学习“哑巴”英语,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总怕讲错了,闹笑话,面子上不好看。这种恐惧心理经常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表达的流畅性。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改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由原来的教育者、传授者,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智慧火花的点燃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真正内涵,并且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课堂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教学工作意识,将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整体上提升英语教学质。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引路者”、“导向”的形象,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得不短提升个人教学质量,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定的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被动的听取和接收为积极的思考、参与,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句型练习,精讲一些语言点知识,指导学生操练句型.组织好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教师应是一位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独立运用语言。
三、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中,应变教师为“单相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相交流”。要创设有双相交流的语言环境,创设有语言交际情景,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热情。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教学任务放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内外互补、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总之,课堂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航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把学生领到什么方向,关键在教师教师为主导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营造进行实际实践的学习环境,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脑想、手动等综合活动进行交际性训练,形成交际能力,课上不能只是为了教英语知识,而应该把英语作为工具,用于交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英语使用过程,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年5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9月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是: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变来变去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教得辛劳,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以“填鸭式”教法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变革。由原来让学生记住知识变成用什么手段获得知识。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必须彻底改变目前耗时多、收效低的教学状况。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课堂中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的科学精神,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一、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途径
1、提供真实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感悟。将学生带到一定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宛如置身于某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感情的欲望。如游戏导入情景,为了让学生感受”carefully”,我在每组设置了一些难度较高的”走迷宫”游戏,一不小心就会走错。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走着,我乘机在旁边小声地喊:”walk carefully,walk carefully”。没有集体教学,但是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觉他们是听懂了,而且也能学着我向其他组喊:”walk carefully,walk carefully”。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其含义。感觉了,理解了,再运用。印象深刻,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认为,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另外,我通常还会采用表演、画图、提供实物等多种方式,力争给我的学生一个最真实的环境。
2、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在人物处境中体验与感悟。如教学“tired/thirsty/hungry/cold/这些单词,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感悟呢?我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画面,“she can’t go home .because she haven’t sold her matches in her hands. now, how does she feel?” “maybe she is tired/thirsty/hungry/cold/”学生们体验着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带着同情的语气猜测起来,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新单词。”she is very pitiful”“i think her father is very fierce.”“和小女孩比,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学生们继续讨论着。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体验的升华,是感悟。在学生讨论过后,我再总结性地将”可怜、凶饿、幸福、幸运”教授给学生,他们学得特别认真。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
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语法为主,弱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普遍难以提高。教学手法单一。一门语言的学习,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将人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目前,初中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语言学习主要环境还是课堂。而现在大部分英语课教师还是处于“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状态,并且简单地认为自己依然还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地由自己来确定课程大纲,并选择授课方法。初中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很多学生是学习“哑巴”英语,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总怕讲错了,闹笑话,面子上不好看。这种恐惧心理经常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表达的流畅性。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改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由原来的教育者、传授者,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智慧火花的点燃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真正内涵,并且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课堂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教学工作意识,将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整体上提升英语教学质。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引路者”、“导向”的形象,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得不短提升个人教学质量,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定的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被动的听取和接收为积极的思考、参与,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句型练习,精讲一些语言点知识,指导学生操练句型.组织好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教师应是一位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独立运用语言。
三、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中,应变教师为“单相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相交流”。要创设有双相交流的语言环境,创设有语言交际情景,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热情。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教学任务放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内外互补、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总之,课堂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航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把学生领到什么方向,关键在教师教师为主导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营造进行实际实践的学习环境,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脑想、手动等综合活动进行交际性训练,形成交际能力,课上不能只是为了教英语知识,而应该把英语作为工具,用于交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英语使用过程,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年5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