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通用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索

【作者】 崔德祥

【机构】 山东省华侨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举措。这门新兴学科学生对它了解甚少,教师也没有太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学好通用技术,教师的引领显得至关重要。面对新课程,把学生领进通用技术的大门之后,还要想办法把学生留在通用技术世界,创设技术情境、借助现代媒体、精选案例分析、安排实践环节、自编必查习题是在当前通用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通用技术;教学;探索;实践
【正文】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从定义的表述中,学生对“实践、创造”等字眼很感兴趣。但随着授课的进行,学生很难感觉到有体现实践和创造的地方,学习兴趣就渐渐衰退甚至丧失。另一方面,学生在平时很少的练习题中,隐隐约约感觉到:好像不学书本知识,也能基本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作为笔试考试,就只需要记住那几条原则、几点因素、几个步骤等就可以了。临考前背一下也是很轻松的事,何必认真听课!鉴于如此众多问题,目前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下方面,就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也更为有效。
  一、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由于教材内容存在局限性,不能适合各地学生的发展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可以发挥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利用自制教具以及多媒体、视频、图片、模型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时,自制了便携式小板凳;在讲技术与设计2《结构的稳定性》时,自制了不倒翁;在讲技术与设计2《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时,自制了活动猴。上课时展示这些教具,使学生眼前一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经常到网络上搜集与设计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将一些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动手设计作品。
  二、创设技术情境,把学生留在通用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也是枯燥的,但把技术与设计原理应用到生活中时,理论知识就表现出生动与活力。教师教学时,设计巧妙的教学情境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讲“技术的价值”一课中的“技术可以解放人”时,我没有用教材上的实例,而是创设了一个技术情境:请三位同学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小刀、手转转笔刀和电动转笔刀三样工具,各自削相同的铅笔,看谁削的有快又好,最终结果不言而喻。通过对事例的简单分析,既让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工具,技术含量不同,技术的价值也就不一样,又可以从中感悟“技术可以解放人”这个简单的道理。用时不多,但效果明显,比把“技术可以解放人”的话空洞的重复多遍好得多。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把技术情境引入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代媒体,使学生多角度学习通用技术
  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高度综合、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每节课的内容和信息量自然很大,那“三尺讲台,四寸粉笔,一面黑板”是难以完成任务的,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就要把现代媒体技术拿来为通用技术课程服务。《控制与设计》是两本必修教材中,学生感觉最难的内容,只靠书本上的几个实例是很难化难为易的,想让学生充分理解控制系统的几个环节是非常困难的。只有精心设计PPT课件,把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利用动画一点一点的展示出来,让信号沿特定的方向流动,学生才能感知、理解控制的内涵。一些仅凭文字和解说无法想像无法理解的知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和学都变得简单了许多。
  四、精选案例分析,从教材中提炼通用技术精华
  教材上的案例很多,很多教师又会在生活中或资料上找出很多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例子,如果一个个地分析,一是课堂时间不允许,再者会搅乱学生的思维。教学时,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要学的知识放入一个典型的案例中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分析一个典型的案例时引出各个知识点。这样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因为纷繁复杂的案例而感觉不知所措,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例如:《认识流程》一节,知识方面,无外乎就是对流程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认识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只看教材上就有九个例子:给自行车装圈上轴的过程、煎鸡蛋、双色圆珠笔的安装、A同学上午上学的活动经历、电工师傅检修照明线路、旅客搭乘火车、旅游、工程师画图、果农嫁接果树等。我只是从中选了一个案例——“A同学上午上学的活动经历”,从这一个案例中,就可讲清时序和环节以及流程的概念,还有时序和环节的特点及分类,然后是流程的表达方式。其他的案例,我则是让学生自学或者作为课后作业,用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精选案例,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有价值的案例,重点分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学生在动手亲历中去感悟,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动手设计,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亲历”的自由,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如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时,为让学生体会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分组让学生体验便携式小凳的制作过程;学《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中的开环控制系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开环控制系统的含义及输入、输出的关系,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电铃作为设计案例,让学生分组动手设计简易电铃。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些设计,使学生体验了设计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分组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梳理教材,寻找与学生贴近的课堂教学载体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教材里有些案例并不合适学生。例如在讲生产中的流程时,学生很难学会“软皮椅的生产流程”“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因此,诸如此类案例,我们可以找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他们,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同时,应该避开学生不明白的案例,找他们懂的案例来讲解。例如,讲“环境的适应性”时,学生懂得空调的制冷作用,知道在炎热的夏天,在太阳底下与空调房间的温度差异,知道海水与淡水的差异;在课堂上应多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做载体,来完成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学习探索的兴趣也会提高。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古语讲“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所说的。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没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课堂效率又从何谈起。
  总而言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组织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学生情况。我的有效性教学探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可能适合我个人,也适合我教的这一届学生。至于是否适合其他的老师、其他地方的学生以及我的下一届学生,还需要教师之间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探索,再探索。只有不断的总结,我们才会从不知所措走向从容应对;从思维零乱走向思路清晰;从年轻走向成熟。我们的通用技术课程也才会日益壮大成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顾建军主编.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3]顾建军主编.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