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特征

【作者】 肖俊楠

【机构】 贵阳市新世界国际学校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目前,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仅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特征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客观存在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同一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特征
【正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客观存在性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以其关键词“精神”来看,应该是更侧重意识这一层面,而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既带有主观色彩又带有客观色彩,它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合二为一的整体,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它具有客观存在性,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发展,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它的这种客观存在性又不是物理学中所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固体、液体、气体这些形式的存在方式,它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这种形式得以体现的存在物,它是超越于各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精神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是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时期社会整体风貌、社会的道德情操以及社会对个体成员的要求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延续,所以这种表现也必然是一种永久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人们处在一种和谐、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中时,这种精神环境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去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所提供的政治道德、理想信念的氛围,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下,使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中存在的主观意识内化于自身,形成自身所具有的个人观念和意识,再进一步强化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修养,至此,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中的非物质形态的精神便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状态,有了客观存在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同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作用对象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它既作为主体而存在,又作为客体而存在。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用于受教育者时,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就是主体,它以主体的身份去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受教育者就成了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本身并没有条件去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它需要通过社会这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中的一些风俗习惯、价值理念、道德准则等因素去作用于受教育者,也就是客体,这些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彼此间相互渗透、相互弥补,从各个角度对客体进行熏陶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作用于客体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对客体产生影响的方式并不是明显的、大张旗鼓的灌输形式,它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客体,这种隐形的、自发自觉的方式更乐于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所包含的因素是社会当下的各种信息理念的综合,它并不能够筛选出优劣,适合受教育者发展或者阻碍受教育者发展,所以有时它也存在误导客体的可能性,使客体产生错误的观念或者不正当的思想,导致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及行为习惯发生偏差,偏离了正确的预期轨迹。所以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主体时,它这种影响客体的方式还是充满了被动的。
  当受教育者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时,这时受教育者变成了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又开始作为客体而存在,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存在于社会中,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每个人自身带有的习惯、行为方式、气质、思想观念等特征都会在不自觉中传递出去,而这时以客体身份存在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便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来自主体传递的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因素,这些因素是直接从主体传递给客体的,所以不会经过去粗取精的过程,因此这些来自不同主体的多方面信息因素无论好与坏,也无论是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完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都必须一概接受,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本身并不具有排斥不良因素的功能,也无法分辨利弊,所以有时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或污染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良性发展更要靠受教育者的保护和正确反作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和受教育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客体存在时,受教育者生活在自己作用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中,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主体而存在时,受教育者又被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环绕、感染,将外部世界的精神作用于客体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