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应多措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者】 孟艳冰
【机构】 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
【摘要】三年的高考备考训练,沉重的学习压力让一些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因而渐生学习消极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成绩便成了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实践课题。【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积极性;调动;策略
【正文】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高中三年,因长期的高考备考训练,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感到学而无趣,渐生消极情绪。相反,如果在紧张而快节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积极性,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就能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教的有序开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此,我认为在这样紧张、压力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带来的心理不适,以便更好地调动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一、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以“亲”为前提的师生关系,自然不能搭建愉悦对话的平台,更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交融。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学生便会积极主动,跟着教师“一唱一和”,反之就会“井水不犯河水”,各唱各的调。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应注重师生关系建立,运用这张“关系牌”打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文章。为此,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他们就会更加“信道、乐道”。
二、多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充分体验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了。
三、搭建辩论方式竞争平台
学生是好动的、也是好竞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语文为载体,搭建辩论方式平台,创设争辩情境,即组织学生对文中主题进行讨论,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让全体学生接受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锻炼同学们搜索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争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确定好主题后,推选学生辩手,分成正反两组去搜索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控制局面,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并在辩论结束,做出恰当的总结,提升知识,形成能力。
四、创新课堂语文作业实践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长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到其获得的微小的进步。我们很多教师容易犯标准答案病,时常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思考成果,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参上“标准”也只是别人阅读后的感悟结果,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地否定语文标准答案的例子,我们只要把握住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错就行了,新课标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激发为策、情感煽动为辙,多措开启学生积极性调动之路,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致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阿娟,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
[2]林薇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5年。
[3]陈永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3年.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高中三年,因长期的高考备考训练,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感到学而无趣,渐生消极情绪。相反,如果在紧张而快节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积极性,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就能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教的有序开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此,我认为在这样紧张、压力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带来的心理不适,以便更好地调动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一、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以“亲”为前提的师生关系,自然不能搭建愉悦对话的平台,更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交融。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学生便会积极主动,跟着教师“一唱一和”,反之就会“井水不犯河水”,各唱各的调。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应注重师生关系建立,运用这张“关系牌”打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文章。为此,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他们就会更加“信道、乐道”。
二、多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充分体验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了。
三、搭建辩论方式竞争平台
学生是好动的、也是好竞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语文为载体,搭建辩论方式平台,创设争辩情境,即组织学生对文中主题进行讨论,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让全体学生接受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锻炼同学们搜索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争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确定好主题后,推选学生辩手,分成正反两组去搜索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控制局面,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并在辩论结束,做出恰当的总结,提升知识,形成能力。
四、创新课堂语文作业实践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长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到其获得的微小的进步。我们很多教师容易犯标准答案病,时常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思考成果,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参上“标准”也只是别人阅读后的感悟结果,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地否定语文标准答案的例子,我们只要把握住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错就行了,新课标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激发为策、情感煽动为辙,多措开启学生积极性调动之路,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致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阿娟,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
[2]林薇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5年。
[3]陈永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