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么增强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 韩毓平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正文】 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陶行知先生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一语中的,道出德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这就使得身为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学段教师在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儿童的年龄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抓好小学德育工作。
一、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魅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那么我们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吃完早餐随手扔垃圾,或在课堂上吸烟,学生可能爱护公共卫生吗?你公开羞辱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恶劣的学生,学生可能公平有礼地对待他人吗……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因此,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才有资格去教育一批批道德品质尚未定型的祖国的花朵们,否则就毫无说服力甚至贻笑大方。其实教育并不需要高深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正所谓“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的良好德行形成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个榜样力量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二、善抓契机,趁热打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配合。
教育本身就不是一项靠学校和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业,尤其是少年儿童行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毕竟,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于在校的时间,要建立长效的道德教育机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心思敏锐地捕捉每条有用的信息,创造契机,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充分掌握儿童个性的差异。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存在着的。每个孩子由于先天性主观因素和后天客观条件的制约,性情迥异,各不相同。我班有个叫陈晓丽的女生,大胆外向,刚升入三年级时成绩中等偏下,学习习惯也不够好,还时不时地闹出点“动静”让老师头疼。请来家长了解情况,她的妈妈只是抱怨说,这丫头太野了,完全是个男孩性格,不好管教,犯了错老师你只管往死里打,我绝不会有二话!同时我观察到该家长对怀里抱的小男孩却是疼爱有加。原来,陈晓丽是家中长女,父母生了二胎喜获儿子后,对她并不关心,觉得她只是个女孩子,没必要费那么多神,所以任由她自由发展,学习上更是不怎么过问。家长的忽略,是导致她变本加厉的“坏”的根本原因。我知道,她现在需要的是帮她重新树立自信,享受被重视的感觉。
通过找陈晓丽个别谈心、及时予以课堂鼓励,她慢慢地改掉了那些迟到、旷课、无故不完成作业的毛病,而且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起色,我又适时安排她当那两周的值班小组长,大大地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几次下雨天气碰到家长来接陈晓丽回家,我不失时机地当着全班同学和其他家长的面夸奖陈晓丽,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也改变了家长的看法。在期末成绩单的“老师评语”部分,我深情地写道: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时有着男孩的直爽大胆,虽然以前你有一些小毛病,但老师知道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现在你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相信过了春节你又长大一岁,会在新学期有更出色成绩,加油吧,可爱的陈晓丽,老师期待着看到一个更棒的你!同时把一张“学习进步奖”的奖状送给她,这个学期她已经不需要我的“额外照顾”,能自觉学习并帮助我管理其他同学了。这份个案充分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们教师扮演的就是诱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四、适当示弱,寓情于理,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可他们在内心都有一种当“小大人”的渴望,并不甘心时时处处当“弱者”。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放低姿态扮演一下“弱者”,会激发学生的保护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放低姿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样的老师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才能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成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古语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唯有成为孩子的朋友,你说的话在他的身上才会变得灵验起来。你上课他才乐意听,愿意学。那还用担心学不好吗?担心孩子不服你管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道德教育的内涵博大精深,其途径多种多样,方式丰富多彩,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应不断探索、学习、总结、创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炼出更为有效的方法使道德教育践行于无痕处,并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少年儿童对道德的切身体验,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魅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那么我们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吃完早餐随手扔垃圾,或在课堂上吸烟,学生可能爱护公共卫生吗?你公开羞辱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恶劣的学生,学生可能公平有礼地对待他人吗……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因此,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才有资格去教育一批批道德品质尚未定型的祖国的花朵们,否则就毫无说服力甚至贻笑大方。其实教育并不需要高深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正所谓“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的良好德行形成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个榜样力量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二、善抓契机,趁热打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配合。
教育本身就不是一项靠学校和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业,尤其是少年儿童行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毕竟,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于在校的时间,要建立长效的道德教育机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心思敏锐地捕捉每条有用的信息,创造契机,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充分掌握儿童个性的差异。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存在着的。每个孩子由于先天性主观因素和后天客观条件的制约,性情迥异,各不相同。我班有个叫陈晓丽的女生,大胆外向,刚升入三年级时成绩中等偏下,学习习惯也不够好,还时不时地闹出点“动静”让老师头疼。请来家长了解情况,她的妈妈只是抱怨说,这丫头太野了,完全是个男孩性格,不好管教,犯了错老师你只管往死里打,我绝不会有二话!同时我观察到该家长对怀里抱的小男孩却是疼爱有加。原来,陈晓丽是家中长女,父母生了二胎喜获儿子后,对她并不关心,觉得她只是个女孩子,没必要费那么多神,所以任由她自由发展,学习上更是不怎么过问。家长的忽略,是导致她变本加厉的“坏”的根本原因。我知道,她现在需要的是帮她重新树立自信,享受被重视的感觉。
通过找陈晓丽个别谈心、及时予以课堂鼓励,她慢慢地改掉了那些迟到、旷课、无故不完成作业的毛病,而且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起色,我又适时安排她当那两周的值班小组长,大大地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几次下雨天气碰到家长来接陈晓丽回家,我不失时机地当着全班同学和其他家长的面夸奖陈晓丽,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也改变了家长的看法。在期末成绩单的“老师评语”部分,我深情地写道: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时有着男孩的直爽大胆,虽然以前你有一些小毛病,但老师知道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现在你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相信过了春节你又长大一岁,会在新学期有更出色成绩,加油吧,可爱的陈晓丽,老师期待着看到一个更棒的你!同时把一张“学习进步奖”的奖状送给她,这个学期她已经不需要我的“额外照顾”,能自觉学习并帮助我管理其他同学了。这份个案充分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们教师扮演的就是诱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四、适当示弱,寓情于理,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可他们在内心都有一种当“小大人”的渴望,并不甘心时时处处当“弱者”。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放低姿态扮演一下“弱者”,会激发学生的保护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放低姿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样的老师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才能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成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古语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唯有成为孩子的朋友,你说的话在他的身上才会变得灵验起来。你上课他才乐意听,愿意学。那还用担心学不好吗?担心孩子不服你管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道德教育的内涵博大精深,其途径多种多样,方式丰富多彩,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应不断探索、学习、总结、创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炼出更为有效的方法使道德教育践行于无痕处,并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少年儿童对道德的切身体验,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