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作者】 更藏卓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城关学校

【摘要】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和人格美进行审察的心理体验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老师在引导儿童观察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千姿百态的自然美、高尚的社会美、俊雅隽永的艺术美,从中分辨美丑、善恶、真假,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正文】
  儿童,当他们懂得美,并能欣赏美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陶冶,他们的情操会变得高尚,就会促使他们去创造美好的事物。因此,审美教育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课本或课外读物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作文教学必须从形象开始,有了美好的形象才会有好文章,而形象必须从观察开始。观察什么呢?首先是自然现象。让他们在观察中感受到美,情操也随之得到陶冶。大自然是低年级儿童观察的主要对象,“到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去,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大自然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和它所显示出来的力量是其它事物不可比拟的。“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这句话千真万确,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可以使孩子们得到美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孩子的语言会产生飞跃。
  二、在指导学生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挖掘教材内在美育因素,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美的能力。
  语文,是一块美的天地。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种课文有优美的文字,巧妙的结构,真挚的情感,是指导了解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好范文,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美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唤起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激情。下面以《桂林山水》为例,谈谈课文内在的美育因素。
  1、语言美。
  《桂林山水》一课的语言优美,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巧用修辞手法。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说透了“观赏”的原因。桂林山水与名山大川作比较,衬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具体写山水特点,则又用了抒情排比句式,最后一句把翡翠比喻江水之绿,真实、形象、生动,后把桂林的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用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气势和形态,比作屏障、竹笋,突出山的真实可爱。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反复诵读吟咏,体会字、词、句之精美,在语言美的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构思美。
  《桂林山水》一文构思巧妙,剪裁严格,结构完美,开头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接着按游览顺序,分别写了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写了对桂林山水总的印象,末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篇首“荡舟漓江”相照应。全文由总到分,从分到总,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布局谋篇之妙,遣词造字之精更体现于表述中。写桂林之水“甲”天下,先与“大海”“西湖”作比较,接着写漓江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写桂林之山“甲”天下,先与“泰山”、“香山”作比,继而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以感觉写水静、以视觉写水清,以比喻写水绿。而课文以视觉加比喻写山奇,以比喻加视觉写山秀,以视觉加比喻写山险。教学时,根据以上分析多侧面进行比较,学习作者取材考究,内容精当,句法、字法的新颖,使学生领会文章构思之美。
  3、意境美。
  《桂林山水》重视意境创造,“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描绘了南国水乡特有的迷人景色。“荡舟漓江”引出对山山水水的描述,也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意境中。江水平静,清晰见底,只是微波扩散的水纹,才感“船在前进”。“奇峰”“怪石”,好似来到仙境。青山绿水,山水相连,空中“云雾迷濛”,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更显得风光迷人,仿佛进入画卷之感。教学时,要使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根据文字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意境,陶冶心情,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4、情趣美。
  《桂林山水》优美的言辞,饱含着作者抒发感情的美。作者从“渴望观赏”到“由衷赞美”充溢着浓厚的爱美情趣。
  轻舟荡浆,尽情观赏,别具一番情趣。大海、西湖,泰山、香山众所周知,而桂林山水之奇却从未见过,这是作者心头充满新奇、喜爱之情而又发出的由衷赞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更是乐趣无穷,在这似画美景之中,观赏动人的山水画,怎能不感到无比欢乐和激奋。
  5、形象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人物,可以说是文学形象中的主体。分析人物形象,是欣赏文学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作品确实如美的海洋,到处呈现着闪烁的珍珠。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它们,发现它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各种表达方法,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创作激情,让他们也处处把美带人自己的作品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要老师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加以指导,学生就会写出融语言、结构之美为一体的好文章来。天长日久,学生便能够在习作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