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 陆任勇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育对策,认为现代农村数学教育重点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加强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应该重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时代需求,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强化中小学教材和教法的衔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正文】
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学生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工作,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家庭又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有些又教育方法欠科学,结果有些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
形成当前农村数学教育现状的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点:
1、中小学教育管理形式不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两个阶段亦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小学毕业生到了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和管理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2、学科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差异:课程太多,无法应付,导致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对数学也就敬而远之了,学习兴趣既丧失殆尽,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无从谈起了。
3、家庭教育失衡,品德养成教育成为真空:农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较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六七公里左右。交通不太方便,经济也不够发达,很多家庭父母素质不高又外出务工,收入也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更谈不上良好的今天教育,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或过度放任或过分关爱,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造成学生生活极限式养尊处优,生存竞争意念淡薄,事实上他们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或错误引导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之又多,社会的关注不多,很大一部分成为特差生。因此,家庭教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数学的教育。
4、农村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学硬件方面和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初中生由于环境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大班额教学环境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力时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多数学生智力和知识基础都较差,加之初中毕业后,每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少,一方面受升学无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为更好地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小学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贪玩,厌学,懒得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慢慢掉队,使其缺漏越拉越大。中小学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班级活动,使同学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亮,他的思维就会精细而锐敏,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他的意志就会坚韧而顽强,在学习上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的严谨和思维的活跃。往往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数学科差生面大,而禁锢差生智慧的重要枷锁就是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会与不会,往往取决于信心,持久坚定的信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知识出发,有意识地让他们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愈大,学生奔向期望目标的速度越快。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今天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动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未来的文盲是不懂学习的人”。懂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会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无穷递进的。因此,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首先应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先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对难理解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分解难度,降低坡度,便于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做,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很自然减轻了听课的负担,易于理解教材,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善于自己看书理解,解决问题,学会分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经常寻求一题多解和多题同律等等。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利用遗忘规律,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教给学生战胜遗忘而适时重复记忆的方法。
五、平等教育条件,优化社会环境:我们在看专家教学示范,我们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我们注意到,生源差异不说,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的差异可以倍论。城乡教师的素质和再教育的差别客观存在,而城乡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呢?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极大的改变了农村校舍设施和办学条件,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所有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用,还加大了的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但大班额现状没有得到改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实际状况出发,加强中小学教材衔接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提高。
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学生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工作,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家庭又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有些又教育方法欠科学,结果有些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
形成当前农村数学教育现状的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点:
1、中小学教育管理形式不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两个阶段亦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小学毕业生到了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和管理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2、学科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差异:课程太多,无法应付,导致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对数学也就敬而远之了,学习兴趣既丧失殆尽,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无从谈起了。
3、家庭教育失衡,品德养成教育成为真空:农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较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六七公里左右。交通不太方便,经济也不够发达,很多家庭父母素质不高又外出务工,收入也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更谈不上良好的今天教育,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或过度放任或过分关爱,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造成学生生活极限式养尊处优,生存竞争意念淡薄,事实上他们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或错误引导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之又多,社会的关注不多,很大一部分成为特差生。因此,家庭教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数学的教育。
4、农村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学硬件方面和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初中生由于环境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大班额教学环境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力时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多数学生智力和知识基础都较差,加之初中毕业后,每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少,一方面受升学无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为更好地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小学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贪玩,厌学,懒得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慢慢掉队,使其缺漏越拉越大。中小学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班级活动,使同学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亮,他的思维就会精细而锐敏,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他的意志就会坚韧而顽强,在学习上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的严谨和思维的活跃。往往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数学科差生面大,而禁锢差生智慧的重要枷锁就是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会与不会,往往取决于信心,持久坚定的信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知识出发,有意识地让他们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愈大,学生奔向期望目标的速度越快。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今天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动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未来的文盲是不懂学习的人”。懂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会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无穷递进的。因此,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首先应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先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对难理解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分解难度,降低坡度,便于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做,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很自然减轻了听课的负担,易于理解教材,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善于自己看书理解,解决问题,学会分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经常寻求一题多解和多题同律等等。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利用遗忘规律,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教给学生战胜遗忘而适时重复记忆的方法。
五、平等教育条件,优化社会环境:我们在看专家教学示范,我们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我们注意到,生源差异不说,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的差异可以倍论。城乡教师的素质和再教育的差别客观存在,而城乡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呢?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极大的改变了农村校舍设施和办学条件,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所有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用,还加大了的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但大班额现状没有得到改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实际状况出发,加强中小学教材衔接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