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仿写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作者】 化欠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

【摘要】小学生在开始学习写作,课标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学生习作的引领,反而应好好利用教材的教学价值,于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堪称典范,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有利于将学到的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阅读知识到习作技能的转化。
【关键词】 仿写;培养;能力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段精辟论述告诉我们,课文就是范文,就是仿写的依据。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片断练习中,宜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谈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教学的做法。
  一、仿写句子,落实读写结合。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我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仿句式是仿写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二、仿写常见短式,培养言之有序的能力
  有了第一学期的铺垫,中段学生对词句的学习有了基础,也积累的大量语汇;但由于不会组织材料,层次混乱,写出的文字言之无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帮忙学生建立“段”的规律,进而进行借鉴和模仿。很多典型的段式,应该让学生尽快掌握。
  1.总分段。
  “总起——分述——总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应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
  2.并列段。
  指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分别用几句话或几个分句来表达,句与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并列存在的关系。
  3.因果段。
  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式。如《花钟》第二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仿观察方法,培养言之有物的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而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更是中段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契机,进行相应的观察训练。
  四、仿写作顺序,培养表达能力。
  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任务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描绘出来。教材集中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记叙文,其中丰富的描写方法提供了学生进行仿写的范例。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仿写。
  讲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2.按时间发展的顺序仿写。
  学生对按时间顺序描写的课文比较容易感悟,读课文后,知道写景作文可以按时间顺序或者地点的方位顺序来写。例如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接着描写四季小兴安岭的景点来写。我就教育学生?要想把一个地方的景物写详细,可以抓住景物特点和不同季节特征来描写。同时还要平时注意留心观察。
  3.按游览顺序仿写。
  在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特点的文章中,常常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个地方写一种景色。
  五、引导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引起情感共鸣,精心选择着笔处,巧妙设计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表达出来,有效地实现有效迁移。
  1.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练笔。
  结合阅读的课文,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动笔的机会而且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2.补充空白写写练练。 
  学生学习的课文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作者不忍点破的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即文本的“空白点”。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并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补充空白。
  3.延伸情节写写练练。
  语文教材上好多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原文的情节进行续写。
  4.抓住课文训练点,进行仿写。 
  抓住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由学生自己决定。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仿写是培养中段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和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徐慧颖. 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途径的探索. [DB/OL]. 2011年10月19日